愧杀陈琳,磨残铁砚收军后。喜逢凉昼,千里都穿透。
高处生寒,渐逼蛮花瘦。人如旧,海光一溜。熨尽青山皱。
【注释】:
点绛唇·平远台秋眺
陈琳,东汉末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字孔璋,沛国(今安徽省宿州市)人。建安时期为丞相曹操主簿,参与撰写《魏志》。后因触怒曹操,被放逐到鱼腹之县。
磨残铁砚收军后:指在平定叛乱之后。
凉昼:清闲的午后。
都穿透:全部穿破。
渐逼蛮花瘦:逐渐逼近山野中那茂盛的花朵而使之凋零憔悴。
熨尽青山皱:把青山上的皱纹全都熨平了。
【赏析】:
这首词写登高望远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上片起笔“愧杀陈琳”,用典自谦,表明自己文才不如前代文人陈琳,是后生可畏。“磨残铁砚收军后”两句,说平定叛乱之后收兵回师,喜逢清闲的午后,千里江山一览无遗,令人心旷神怡。“高处生寒”一句,写出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大地而产生的豪迈气概;“渐逼蛮花瘦”句,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登临高处的所见所感。
下片承上片而来,由登临而入遐想。“人如旧”三句,说虽然身处异地他乡,但故乡的山水依旧。“熨尽青山皱”,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