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秋闲、药囊斜挂,此家竟日含思。腐毫嗣咏高轩遍,差喜竹深溪驶。天阔矣。再何时褰裳,径度蓬莱水。建安年里。记追逐西园,芙蓉承盖,烟月络珠袂。
儒冠老,卜筑停车废里。桃花任昉遗米。牵船或傍鸳鸯宿,渔市一番歌起。真异事。看偌大南朝,只让渊明醉。情来辄寄。欲饱乞风流,冰壶同映,浩浩免拘系。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怀词,通过描写词人对济武的怀念之情,抒发了词人对济武的深深思念。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篇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正秋闲”一句,点出季节与心境。秋日清闲,药囊斜挂,这是济武闲居生活的一种写照。
“此家竟日含思”两句,承前启后,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即济武对朝廷的不满与失望,对济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同情和感慨。
“腐毫嗣咏高轩遍”三句,由“此家竟日含思”,进而想到济武曾登高远眺。“差喜竹深溪驶”一句,写词人站在山亭之中遥望远方,只见山峦叠嶂,绿竹丛生,溪流如带,水波激荡,令人心旷神怡,不禁为之倾倒。
“天阔矣”二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济武曾经在建安年间追逐西园的往事。“记追逐西园”,化用《世说新语·言语》中“王安丰常食甘蔗,先食尾,常自尾至本。众人怪问曰:‘渐至本乎?’王笑而不答。”意谓济武曾追随西园诸公,追求功名利禄。“芙蓉”两句,写济武曾在西园中与友人一起赏月赋诗,留下许多佳作名篇。
“儒冠老”一句,写济武一生未能施展抱负,只能屈身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卜筑停车废里”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了前文对济武的惋惜之情,又开启了后文对济武的赞美之情。“桃花任昉遗米”二句,化用南朝诗人任昉《述德赋》中的典故:“余有桃李芬芳,而未得荐于时主。”“桃李”指贤才,“遗米”即遗金(助读:遗,赠;米,金钱)。“任昉”即江淹,字文通,南朝齐代著名文学家。他曾任尚书令、骠骑大将军等职,封射阳侯,谥号“文宪”。任昉为人慷慨大方,喜欢结交朋友。他的《述德赋》是一首颂扬贤才的文章。“桃李”比喻济武,“遗金”比喻济武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推崇。
“牵船或傍鸳鸯宿”两句,写济武晚年生活的悠闲自在,与世无争。“渔市”指集市,“真异事”指济武晚年生活非常惬意,如同天上人间一般。“看偌大南朝,只让渊明醉”两句,写济武在南宋朝廷中受到重用,但济武却无心为政,只愿过一种隐逸生活。“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辞官归隐田园,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情来辄寄”一句,写济武在南宋朝廷中受到重用时,总是把满腹的牢骚和怨恨寄托在山水之间。“欲饱乞风”二句,化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典故:“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里借用苏东坡“欲饱求风,不求酒肉”的典故来形容济武在南宋朝廷中受到重用时,仍然过着清苦的生活。“冰壶同映”二句,化用杜甫《玉局怀古》诗中“冰壶并映玉局影”的句子。“冰壶”指冰清玉洁的品格,“同映”意为共同映衬,“浩浩免拘系”意为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整首词通过对济武隐居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济武的怀念之情和对济武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济武而写的咏怀词。上阕追怀济武当年登高遥望的情景,感叹济武一生未能实现其报国杀敌的大志。下阕则主要写自己的感怀。开头二句以“秋闲”“药囊”写自己闲居无事的境况;接下去四句从回忆往昔写到济武曾随西园诸公追逐功名的往事;再写济武曾为西园诸公所赏识,可惜一生未能得志;然后写自己如今已年迈体衰,只能在山亭中欣赏自然美景,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最后二句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渴望得到济武那样的知遇之恩的心情。全词表达了作者对济武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