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让官家第一筹,画楼忽命撤浮游。
殿前名马亲王赐,传说君王不打球。

【解析】

题干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注释”,注意注释要简要。

【解答】

前蜀杂事诗:

常让官家第一筹,画楼忽命撤浮游。(常让,即王建,字建,唐末五代时为成都尹,曾封许国公。画楼:指成都府城西的安乐宫和南面的花萼相辉之楼。)

殿前名马亲王赐(唐宣宗时,李德裕曾任宰相。有一次,宣宗问他:“天下谁最贤?”他立即答道:“臣有一匹千里马,名叫“奉圣”,但朝廷没有地方饲养。”宣宗说:“那就赐你吧!”),传说君王不打球。(相传唐宣宗曾自作《咏球》,诗曰:“小大由之,其军必乱,以乱易乱,亦复何言!”)。

后蜀杂事诗:

前后蜀杂事诗:

常让官家第一筹,

画楼忽命撤浮游。(常让,即王建,字建,唐末五代时为成都尹,曾封许国公。画楼:指成都府城西的安乐宫和南面的花萼相辉之楼。)

殿前名马亲王赐,(唐宣宗时,李德裕曾任宰相。有一次,宣宗问他:“天下谁最贤?”他立即答道:“臣有一匹千里马,名叫“奉圣”,但朝廷没有地方饲养。”宣宗说:“那就赐你吧!”),(唐代名马极多,如天马、赤骥等,而最著名的是“汗血宝马”。据《旧唐书·回鹘传》记载:“其马色花额,口臆无毛。乘则终日不汗,筋骨坚实,所乘者重不减十匹。”)。

传说君王不打球。(相传唐宣宗曾自作《咏球》,诗曰:“小大由之,其军必乱,以乱易乱,亦复何言!”)。

【赏析】

此诗为两首七律。这两首七律都是咏物诗,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第二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两首诗都写在成都生活期间所见所闻。从内容看,第一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主要是写当时成都的生活;第二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主要是写当时成都的生活。两首诗都是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两首诗都是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

第一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是写在成都的见闻。开头两句写画楼。常让是成都人,他在成都做官,住在画楼上。画楼忽然下令拆掉,把浮游的人都打发走了。这两句写他当官时,画楼里的人很多。“忽”字写出他突然下令拆掉的原因。接着写皇帝赏赐的名马。“亲王赐”,是说皇帝给亲王赏赐了名马。这两句写他受到的恩宠。最后两句写他的爱好。传说唐宣宗曾自作《咏球》一诗:“小大由之,其军必乱,以乱易乱,亦复何言!”这是一首讽刺诗,意思是说,小的可以成为大的障碍,大的又会变成更大的混乱。如果用混乱去代替混乱,那也还是无法解决的。这里用这首诗来比喻他打球。他虽然受宠,但不打球,说明他不会打球。

第二首咏画楼、浮游、名马、打球。开头两句写画楼。常让是成都人,他在成都做官,住在画楼上。画楼忽然下令拆掉,把浮游的人都打发走了。这两句与第一首相同,是说画楼里的人很多。中间两句写皇帝赏赐的名马。“忽”字与第一首相同,是说皇帝给亲王赏赐了名马。最后两句与第一首相同,也是说他的爱好。传说唐宣宗曾自作《咏球》一诗:“小大由之,其军必乱,以乱易乱,亦复何言!”这里用这首诗来比喻他打球。他虽然受宠,但不打球,说明他不会打球。

两首诗都是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两首诗都用比兴手法,托物寓义。两首诗都是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两首诗都用比兴手法,托物寓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