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郎正似春花好,高堂渐逐秋花老。行惯绿杨堤,马蹄应不迷。
花堆云鬓绿,香喷兰汤浴。明月满清晖,缺圆人自知。

诗句原文:

女郎正似春花好,高堂渐逐秋花老。行惯绿杨堤,马蹄应不迷。

译文:
女郎犹如春天盛开的花朵,而她的家园却随着岁月渐渐变得凋零。她习惯了沿着绿杨树堤行走,即使马蹄声在周围回荡,也不会迷失方向。

关键词注释:

  1. 女郎:这里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2. 春花好:春天的花代表了美丽和生机盎然,强调了女郎的青春美好。
  3. 高堂:通常指代家中的长辈或主人,这里的“高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家的变迁。
  4. 秋花老:秋天的花代表着成熟、衰老,与“春花好”形成对比,反映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5. 绿杨堤:绿杨树成排的堤岸,常作为风景点,此处可能是女郎行走的地方,也象征着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
  6. 马蹄应不迷:形容女郎行走自如,不受周遭环境影响,体现了她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赏析:
《菩萨蛮·四首飞卿韵》是唐代诗人张祥龄的作品,以四首诗分别描绘了年轻女子的不同生活阶段和情感状态。每一首诗都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对比春花的娇嫩与秋花的凋零,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第一首诗中,女郎被比作春天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美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家园开始逐渐衰败,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青春的易逝。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

第二首诗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强调了人情世故中的微妙变化。女郎虽然身处美丽的环境中,但内心深处可能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诗中的“乌鹊不填桥”形象地描述了情感的变化,暗示着原本亲密的关系可能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疏远。

最后一首诗则更加深情,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女郎虽然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信,但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让她感到困惑和不安,但也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

《菩萨蛮·四首飞卿韵》通过对年轻女子生活和情感状态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青春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这些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和时间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