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长安,计程应到褒城路。雨声催暮,云栈无船渡。
鸟道盘空,天也难成步。今如许,更闻人语,涨了溪桥水。
望断长安,计程应到褒城路。雨声催暮,云栈无船渡。
鸟道盘空,天也难成步。今如许,更闻人语,涨了溪桥水。
注释:
- 点绛唇:一种古代诗歌形式,由四句组成,每句七字。
- 余子厚:作者的朋友,姓余,名子厚,从西安返回蜀地时派遣使者迎接他。
- 俞商卿:一位唐代文人,与余子厚有深厚的友谊。
- 用:采用,这里指模仿或仿照某种韵律来创作。
- 先寄:先给某人写信。
- 望断长安:意思是希望看到长安的景象,但却看不到了。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这首诗中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
- 计程:计算行程,即预计到达的路程。
- 褒城路: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是诗人余子厚从西安返回蜀地的必经之路。
- 雨声催暮:形容雨声急促,如同催促人们回家一样。
- 云栈无船渡:意思是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云端栈道过河。
- 鸟道盘空:形容山路盘旋曲折,像鸟飞过天空一样。
- 天也难成步:意味着即使想要步行上天,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表达。
- 今如许:现在这样,表示时间已经过去。
- 更闻人语:听到了人说话的声音。
- 涨了溪桥水:形容溪流的水涨得非常高,甚至漫过了桥面。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余子厚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在旅途中,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和听到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句“望断长安”,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和思念。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诗人余子厚回蜀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传达了期待之情。而“计程应到褒城路”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行程,即预计到达褒城这条路上。
接下来两句写雨声催暮和云栈无船渡,这两句话既描绘了当时的季节气候,也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雨声急促,仿佛是在催促着诗人快点回家;而云栈无船渡,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交通不便的状况。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词更具画面感和动感。
接下来的两句“鸟道盘空,天也难成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鸟道”形象地描述了山路盘旋曲折的样子,而“天也难成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步行上天的愿望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这两句既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两句“今如许,更闻人语,涨了溪桥水”则描绘了诗人所经历的事情。诗人现在听到了人说话的声音,而溪流的水也涨得很高,甚至漫过了桥面。这些细节描述,不仅增加了词的生动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景。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