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随地诛茅莳药草,卜构朱栏数曲。北牖琴樽,南窗烟月,舒啸当休沐。旧阴清影,雨馀频展新绿。
几年潦倒京尘,故庐荒矣,梦绕家山麓。但取意中林壑在,便可结篱编竹。簿领才抛,图书堪拥,世事凭翻覆。鸟啼花放,闲心如坐空谷。

【诗句】

念奴娇·夏夜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随地诛茅莳药草,卜构朱栏数曲。北牖琴樽,南窗烟月,舒啸当休沐。旧阴清影,雨馀频展新绿。

几年潦倒京尘,故庐荒矣,梦绕家山麓。但取意中林壑在,便可结篱编竹。簿领才抛,图书堪拥,世事凭翻覆。鸟啼花放,闲心如坐空谷。

【译文】
念奴娇·夏夜
蕉林的名字已经很久了,请问先生你在什么地方?为我在您那里建了书屋。随意在各处铲除茅草栽植药材,选择几处优美的环境作为读书的场所。北窗下摆放着琴和酒壶,南面窗户下可以看见烟和月亮,在那里吟诗长啸最为合适。旧时庭院中的阴凉影子,雨后经常可以看到新长出的嫩绿的树叶。
已经几年没有在京城里做官了,所以那所简陋的书房已经荒废了,我常常梦见家乡的山脚下。只要心中有理想的山水就足矣,就可以在这里建造篱笆和竹林。公务的公文已经抛到脑后,书籍和书画足以让我满足。对于世间的是非得失都不必在意。鸟儿在歌唱花朵也在绽放,心情宁静就像坐在山谷之中一样。

【赏析】
此词为念奴娇词牌名。全词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首句“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首先引入“蕉林”这个地名,并询问其所在地,然后提到这个地方的主人为自己修建了一个书屋。这样的开头既设定了整个词的背景,也引出了作者与这个地方的联系。

第二句“随地诛茅莳药草,卜构朱栏数曲。”进一步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环境。这里提到了“诛茅”和“莳药草”,暗示了这是一个远离尘嚣、适合静心养性的地方。而“卜构朱栏数曲”则表明这个地方有曲折的小路和美丽的栏杆。

第三句“北牖琴樽,南窗烟月,舒啸当休沐。”这是对这个地方的具体描述。北窗下摆放着琴和酒壶,南面窗户下可以看见烟和月亮。这种描写不仅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美丽,也反映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中的悠闲自得。

第四句“旧阴清影,雨馀频展新绿。”这两句是对雨后的景色的描述。雨水过后,阳光映照在地面上,形成了新的绿色。这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第五至九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比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几年潦倒京尘,故庐荒矣,梦绕家山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城市中,但心中一直向往着乡村。而现在,自己的书房已经被荒废,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渴望。

第十句“但取意中林壑在,便可结篱编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在自己的书房里种植竹子和树木,以此来亲近自然。

第十一句“簿领才抛,图书堪拥,世事凭翻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厌倦。他认为官场上的事务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只需要阅读书籍和享受生活。

第十二句“鸟啼花放,闲心如坐空谷。”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放松。他看到鸟儿在歌唱,花儿在绽放,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这首词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简单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