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团似月复如霜。点缀倩红妆。芳心一寸经营遍,平写出、半面秋光。毫涴唇脂,墨沾衫绣,展向小晴窗。
草花历乱暗飞香。绮翼太猖狂。肯教弃掷西风后,任出入、怀袖何妨。蝶粉存无,蜂黄退否,此际耐思量。

《一丛花·东村观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海棠,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淡妆素裹、清雅绝俗的画面;下片写草花,通过对比,突出海棠之美。全词笔法细腻,意境幽美,语言明快流畅。

【注释】

①一丛花:即《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又名《满庭芳·红日已高三丈》。

②白团:指白色的团花,这里指白色团花纹样的海棠。月复:如月亮一般洁白。霜:像霜一样的白。

③倩:美好。

④芳心:比喻海棠的心。一寸:喻指心地纯洁、美好。经营:经营布置,比喻精心培育。半面:一半。秋光:秋天的景色。

⑤毫:笔尖。涴(wū):涂抹。唇脂:涂在口唇上的胭脂,代指女子的美貌。墨沾:墨汁沾染。衫绣:指刺绣精美的衣服。

⑥草花:指野菊,也泛指一般的花草。绮翼:美丽的羽翼。猖狂:放肆、轻浮。

⑦肯教:岂肯教。西风:秋风。

⑧怀袖:袖口和衣襟,代指人。

⑨蝶粉:蝴蝶翅膀上的花粉,代指蝴蝶。黄:黄色的花粉。

⑩耐思量:怎能不让人反复思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海棠花。上片写海棠,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淡妆素裹、清雅绝俗的画面:白色的花瓣如同皎洁的月亮或银白的霜露一样,点缀着娇嫩的花苞,就像美人儿施了浓妆,打扮得十分美丽。她那芳心一片,像春天里刚萌发出来的新芽儿,经过一番辛勤培养,才长成了娇艳的花朵。

下片写草花,通过对比,突出海棠之美:那野花遍地开放,飞香四溢,色彩斑斓,繁茂可爱。然而,这野花太猖狂了,竟然把高贵的海棠抛到一边,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去管它。而那些蝴蝶、蜜蜂,它们采食这些野花的花粉,也不肯放过海棠。此时此际,不禁要让人反复思量:到底是该欣赏这野花的美丽,还是应该珍爱这海棠的芬芳?

这首小令词写得很有特色。词中对海棠与野花都作了生动的刻画,但两者的形象却截然不同。海棠“芳心一寸经营遍”,“毫涴唇脂”,是“展向小晴窗”。它的美是含蓄的,是内敛的,是淡雅的。而野花“展向小晴窗”,“草花历乱暗飞香”,是“绮翼太猖狂”。它的美则是外放的,是张扬的,是艳丽的。作者通过这样的对比,写出了两种花各有各的美,各具各的风情。

这首词的上片以白团似月复如霜的海棠起笔,勾勒出一幅淡妆素裹、清雅绝俗的画面,然后由浅入深,描绘海棠的芳心一寸经营遍、平写出半面秋光。最后一句笔锋陡转,以“毫涴唇脂”和“墨沾衫绣”两个比喻,揭示出海棠的芳心虽经精心培育,但仍不免有污点和痕迹。接着又从反面入手,写草花历乱暗飞香、绮翼太猖狂,暗示出海棠的清雅绝俗之美,反衬出海棠之美。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将笔触转向野花。野花虽被弃置一旁,但仍有不少人去欣赏它。蝴蝶采食野花的花粉,也不肯放过海棠。至此,词意顿生波澜,使整个作品更显波澜起伏之势。最后两句以“此际”二字收束全词,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蓄势。

这首词上片先写海棠,后写野花,以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淡妆素裹、清雅绝俗的画面,再写草花,通过对比,突出海棠之美。下片写野花,通过对比,突出海棠之美。全词笔法细腻,意境幽美,语言明快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