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衰草秋容老,凄凄蓼花红悴。归雁横空,疏林坠叶,无限秋声盈耳。重阳过矣。又疏雨连朝,酿成寒意。舞蝶伶俜,寻芳犹绕画栏底。
谁家暮砧敲碎,一声声断续,如诉愁思。瘦菊垂英,轻云弄影,小院添来清致。霜螯正美。更把酒东篱,浅斟微醉。袖染寒香,晚风侵绣袂。
迷离衰草秋容老,凄凄蓼花红悴。归雁横空,疏林坠叶,无限秋声盈耳。重阳过矣。又疏雨连朝,酿成寒意。舞蝶伶俜,寻芳犹绕画栏底。
迷离:模糊不清的样子。
衰草:凋谢的草地。
秋容老:秋天的容貌显得苍老。
凄凄:哀伤悲凉的声音。
蓼花红悴:蓼花(蓼草)颜色红润而憔悴。
归雁横空:大雁在空中飞翔。
疏林:稀疏的树林。
寒意:冷清的气息。
舞蝶:蝴蝶翩翩起舞。
伶俜:孤独无依的样子。
谁家:哪个人家。
暮砧:傍晚敲打的木梆。
一声声断续:断断续续的声音。
瘦菊垂英:瘦弱的花茎上垂挂着花朵。
轻云弄影:轻盈的云朵在影子中飘动。
霜螯正美:美味如霜的美蟹。
东篱:东方的篱笆,借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袖染寒香:袖子上沾满了寒冷香气。
晚风侵绣袂:晚风吹拂着衣袖。
赏析:
这首词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心境的宁静。
全词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秋景,后八句写秋情。
首句“迷离衰草秋容老”,以“迷离”二字形容衰草的颜色,给人一种朦胧、苍老的感觉,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时分的凄凉气氛。紧接着,“凄凄蓼花红悴”进一步描绘了蓼花的衰败景象,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凋零花朵散发出的淡淡香味。
第二句“归雁横空,疏林坠叶”,通过大雁和落叶的形象,传达出秋天即将结束的意境,同时暗喻作者内心的愁绪和离别之感。接下来的“无限秋声盈耳”,则是以听觉形象来表达对秋天声音的感知,如秋风、秋雨等自然声响,都成为了词人情感的载体。
第三句“重阳过矣,又疏雨连朝,酿成寒意”,点出重阳节已过,但连绵不断的秋雨仍然让气温骤降,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这里的“寒意”不仅指天气的寒冷,更隐喻了词人心中难以摆脱的孤寂和落寞。
第四句“舞蝶伶俜,寻芳犹绕画栏底”,以蝴蝶飞舞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依然向往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心中的迷茫和不安。而“瘦菊垂英”则进一步强调了秋日的萧条之美,菊花虽瘦弱却依然挺拔,象征着词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五句“谁家暮砧敲碎,一声声断续,如诉愁思”,描绘了傍晚时分传来的砧声,似乎在倾诉着无尽的哀愁。这里,“暮砧”既是对秋天的一种象征,也暗示了词人的心境。而“一声声断续”更是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凄凉和无力感。
第六句“瘦菊垂英,轻云弄影”,继续以菊花和云影作为画面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这里的“瘦菊”既指自然界中的菊花,也暗指词人自己的境遇,即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优雅。
第七句“霜螯正美,更把酒东篱,浅斟微醉”,以美食美酒为线索,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品味。同时,“东篱”也是指隐者居住的地方,意味着词人虽然身处喧嚣的世界,但仍保持着一颗追求田园生活的心态。
最后两句“袖染寒香,晚风侵绣袂”,则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这里的“寒香”不仅指的是秋天特有的气味,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和清冷。而“晚风侵绣袂”则将词人的身影映照在风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整首词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入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景物,也有人情世故的表现,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