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黏帘,瘦禽啼月,忍寒偏是黄昏。一水溪桥,阿谁更倚重门。淡妆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恼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

【译文】

残雪粘满帘子,月光下瘦禽啼叫,忍受寒气偏是黄昏。一水溪桥,谁人更倚重门。淡淡妆容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恼人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灯前:点灯时分。灯前梅影,指梅花。

作忆梅词:即作一首忆梅之词。

残雪:未融的雪。黏:附着。

啼月:月夜中鸣叫。

忍寒:忍受寒冷。

重门:重重的门户。

淡妆缥缈无寻处:淡淡的妆容飘渺得无法捉摸。

吟边:吟诵之时。

婵娟:美好貌。

风露:风和露。形容景色清幽。

一枝:指梅花中的一朵或一枝。

甚:什么。

犹殢香温:依然留恋着芬芳的气息。

冷梦:冷清的梦境。相偎:相依偎。

梦也无痕:梦中也没有任何痕迹。

惜花人:赏花的人。

别花枝:别离了梅花的枝条。

银屏:白银做成的屏风。

娇云:娇媚的云彩。

槛外篱边:庭院门外或院墙旁边。

【赏析】

《高阳台·灯前梅影一枝》,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张炎所写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借咏梅花以自喻,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和对故国的思念;下片以拟人化手法写梅花,将梅花比作“惜花人”与自己相别,并把梅花比作“闺阁佳人”。全词情感深沉、细腻婉转,富有艺术感染力。

“残雪黏帘,瘦禽啼月,忍寒偏是黄昏。”残雪覆盖在窗帘上,月光下鸟儿在啼叫,忍受严寒偏是黄昏时分。这里描绘了一幅冬日的夜晚景象,残雪、月光、鸟啼等自然景物都显得那么凄凉、萧瑟,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寻那一丝温暖。

“一水溪桥,阿谁更倚重门?”一座小桥横跨在清澈的小溪上,谁能再倚在门口呢?这里通过询问“阿谁”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而这座小桥则成为了作者孤独的象征。

“淡妆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淡淡的妆容飘渺得无法捉摸,只能向吟诵之中倾诉芳魂。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妆容飘渺得无法捉摸,只能通过吟诵来诉说芳魂。这种描写手法使得梅花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恼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烦恼的是相思之情,一点残灯,一个愁人。这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孤独感,而残灯和愁人则是作者孤独的象征。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美好的面容被风吹拂着露水映照在山间,多么枝头向南枝头向北,仍然留恋着芬芳的气息。这里描绘了梅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景,而“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等词语则赋予了梅花以生命和情感色彩,使得梅花更加生动、可爱。

“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冷冷清清的梦境中相互依偎,如今连梦的痕迹都没有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欣赏花的人离别了梅花枝干变得消瘦,只剩下银色的屏风空挂着娇艳的云彩。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观赏花的人比作“惜花人”,而梅花枝干变得消瘦则成为了观赏花的人离去的象征。

“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让他去吧!让栏杆外的篱笆边上不要种植愁根。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希望人们能够远离忧愁,过上快乐的生活。

整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沉、细腻婉转,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词中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梅花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