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重遇,可应是、辗转天高难越。炫日葵榴疑是泪,触景偏增呜咽。三载离乡,两经兵火,孤负芳时节。五丝续命,寸肠应被千结。
休问鼓吹谁家,龙标何处,风鹤成警怯。魂梦飞扬旁人须,讶道鬓斑形劣。渔父忘言,汨罗留恨,醉醒凭人说。伶仃儿女,有谁为我疼热。

大江东去午日和韵

端阳重遇,可应是、辗转天高难越。炫日葵榴疑是泪,触景偏增呜咽。三载离乡,两经兵火,孤负芳时节。五丝续命,寸肠应被千结。

注释:端午时节重遇,可能是在天空中难以逾越。在阳光下的葵榴花让人误以为是在流泪,触动了景物反而使人更加悲鸣哽咽。这三年的离乡,经历了两次战乱,辜负了美好的时光。五色的丝线用来延续生命,我的内心深处会因此而充满千丝万缕的纠结。

休问鼓吹谁家,龙标何处,风鹤成警怯。魂梦飞扬旁人须,讶道鬓斑形劣。渔父忘言,汨罗留恨,醉醒凭人说。伶仃儿女,有谁为我疼热。

注释:不要询问是谁吹奏的鼓号声,龙标指的是什么,风鹤成了令人恐惧的警示。灵魂飘荡,旁人需要我时,我却只能感叹头发已经斑白,形容自己的年老体衰。像渔父那样忘却言语,屈原沉溺于汨罗江的哀痛之中,只有酒醉和清醒时才能诉说心事。孤单无依的子女们,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并关心我呢?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作品。全诗通过端午节这一特定节日的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心疾首。诗中的“五丝续命”和“寸肠应被千结”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衰老和战争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厌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