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桥头曾唤渡。万叶摇云,绿断红尘暑。隔水盈盈娇欲语。引人秋思香中去。
别后西湖谁可付。让与蜻蜓,占得花房住。一镜相思无寄处。陂塘八月多烟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一寸纤毫螺粉腻:形容画作中细腻而微妙的笔触,如同螺粉一般精致。
  2. 不画长眉,不写鸳鸯字:意指画面上不描绘眉毛和鸳鸯,强调画作的简约之美。
  3. 冷韵疏烟吹欲起:描绘画面中淡淡的烟雾和风的吹拂,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
  4. 误他瘦蝶香魂滞:比喻画中的蝴蝶因画中景色美丽而无法自拔,象征着画家作品的魅力与影响力。
  5. 流水芳华容易逝:表达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般无法挽回的美丽时光。
  6. 未许东风,偷入生销里:暗喻春风不会进入画中,因为画中的生命已经消逝。
  7. 却笑寻常花并蒂:以寻常花朵的并蒂莲为喻,暗示画作与自然和谐共存,无需人为干预。
  8. 等闲青了垂垂子:意味着画作中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生长或凋零,没有人工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女史素贞在折枝画册中的风采。诗中通过对画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由画作中的蝴蝶、流水、花木等元素,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清代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结合诗意和背景,此诗不仅赞美了程雪研女史素贞的才华和画作,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的画面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之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景和人文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