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窗晴雪,看天涯、又漏一丝春。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已是经年离别,倩冰奁、重照旧啼痕。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
曾记元宵楼阁,采明珠、点染倚栏人。卷起潇湘帘子,流水认前身。忽忽芙蓉远道,望烟波、江上总销魂。想颦妆亸影,携琴写怨,残月下重门。

【注释】:

绮窗晴雪,看天涯、又漏一丝春。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已是经年离别,倩冰奁、重照旧啼痕。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

曾记元宵楼阁,采明珠、点染倚栏人。卷起潇湘帘子,流水认前身。忽忽芙蓉远道,望烟波、江上总销魂。想颦妆亸影,携琴写怨,残月下重门。

南浦 · 咏水仙和钱筱南茂才符祚韵

绮窗晴雪,看天涯、又漏一丝春。略有冬心未褪,还借兽炉温。已是经年离别,倩冰奁、重照旧啼痕。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

【赏析】:

《南浦》诗作于元贞初年(1295年),作者时年34岁。当时,作者与友人相别已久,故有“看天涯”句。此句为全篇之眼,言春日里看到窗外的雪被阳光照耀得晶莹剔透,仿佛是天外飘来的彩练。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而“犹有冬心未退”,则是说尽管春天来了,但诗人心中仍然保留着冬天的那种严寒,没有完全融化掉,因此仍借用兽炉来取暖。这里的“冬心”,即指诗人内心的寒冷之情。

“经年离别”句,诗人用典。据《太平御览》卷八六一引《汉官仪》:汉武帝时令太官择取甘美的水果,分赐给诸侯王,并令他们不要私藏。于是在长安北阙之下种柑树,以供王侯们享受。武帝时西域进贡胡桃、胡核,武帝尝食甘美无比,乃问群臣:“此中何物?”东方朔对曰:“臣居海外三十余年,不睹此种及诸果类,皆自外国来。”后因以“胡桃”、“胡核”等代称来自远方的物品或远方的人。这里,诗人用“胡桃”来比喻自己思念友人的情感。诗人用典贴切,形象生动。

“倩冰奁、重照旧啼痕”两句是写景抒情。诗人想象友人离去之后,自己独自守在窗前,看到窗外的雪花落在了窗台上,形成了一层冰层,于是他就拿起这个冰奁去照看,发现旧时的泪痕还在。这里,诗人通过“旧啼痕”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怅铢衣寒峭,银灯梦浅,无赖是黄昏”三句是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事难料。诗人看到窗外的天色渐晚,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的“铢衣”是指仙女的衣服,也称为“仙衣”、“霓裳”。这里指的是诗人思念友人的心情。诗人用“寒峭”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感受。同时,诗人还联想到了月亮的变化。这里,诗人用“银灯梦浅”来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最后,诗人以“无赖是黄昏”一句来表达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心情的无奈和惆怅之情。

“曾记元宵楼阁”两句是回忆往事。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等,是中国春节之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这里,诗人回忆起了曾经与朋友一起欣赏过美丽的花灯的情景。这里的“花灯”是指各种五彩斑斓的灯笼。诗人用“倚栏人”来描绘自己与友人一起欣赏花灯的场景。而“卷起潇湘帘子”则是指推开窗户的动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推开窗户,让清新的江风吹拂进来,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外面的景色。

“忽忽芙蓉远道”三句是抒发离愁别绪。芙蓉,是一种植物名,也叫荷花,常用来比喻美女、君子或者高洁的品格。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友人。芙蓉,即荷花的别称。而“江上”则是指长江。这里,诗人用“芙蓉远道”来形容自己身处异地的情况。他看到江上的景色很美,但却没有能够与友人共赏美景的心情。最后,诗人用“总销魂”来表达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之情。这里的“销魂”是指极度悲伤或者陶醉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逝去的友谊的怀念之情。

最后四句是写景抒情。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残月挂在天空中,洒下清冷的月光。这时,一阵微风拂过,吹动了帘子,使得室内的光线变得更加微弱。诗人听到外面传来阵阵水声,原来是江水在流动的声音。这里的“江上”是指大江之上,也就是长江。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南浦”为题,既表明了诗人的籍贯,又寓意着离别之情。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诗词中的意象,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