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峤山川,试屈指、古今豪杰。数不到、南园十子,后先蛩蟨。岭表三家成对峙,江南一调资提挈。剩蒲泉、古月照残碑,栖灵穴。
吟龙剑,霜威折。屠狗辈,风流灭。望西台云暗,涕痕空雪。公愤永沈精卫石,私恩一报冈陵帖。到而今、正气郁行间,神虬结。

诗句注释与赏析:

  • “满江红·题屈翁山先生寿诗墨迹,为李子云省长作”: 此句表明作品的标题及作者身份。

  • “屈翁山”: 指的是一位历史人物或地名等。在此处,可能是以屈翁山作为象征或代表某种精神。

  • “李子云省长”: 李子云,可能是指某省的省长,也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事,具体身份不明。

  • “粤峤山川,试屈指、古今豪杰”: 描述广东(粤)地区的山川和历史人物的风采。

  • “粤峤山川”: 广东一带的山岳与河流。

  • “屈指”: 用手指计数,表示数不清的意思。

  • “古今豪杰”: 指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 “数不到、南园十子,后先蛩蟨”: 难以统计的南方十位有才能的人,他们先后去世如同蟋蟀的叫声。

  • “南园十子”: 可能是指南方某个文人群体中的十位杰出成员。

  • “后先蛩蟨”: 形容这些人物相继去世的情形,就像蟋蟀的鸣叫声前后相续。

  • “蛩蟨”:蟋蟀,一种常见的夜间鸣叫昆虫。

  • “岭表三家成对峙,江南一调资提挈”: 描述岭南(岭南地区)三家对立的局面,以及江南一个流派对其他流派的提升作用。

  • “岭表三家”: 指岭南地区三个有影响力的派别或家族。

  • “资提挈”: 资助或提升。

  • “剩蒲泉、古月照残碑,栖灵穴”: 提到蒲泉水的遗迹和古月照射的残破碑文,表达对古人的怀念。

  • “蒲泉”: 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也可能指代特定的泉水名称。

  • “古月”: 指月亮,常用来象征历史的沧桑感和古人的遗风。

  • “残碑”: 指古代的石碑,可能因年代久远而残损。

  • “吟龙剑,霜威折。屠狗辈,风流灭。望西台云暗,涕痕空雪。”: 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些势力衰败的感慨。

  • “吟龙剑”: 这里用龙剑来喻指那些曾经辉煌但最终消逝的英雄人物或势力。

  • “霜威折”: 霜冷如刀,形容形势严峻或事物衰败。

  • 屠狗辈: 指那些无才无能的人,常被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自命不凡的人。

  • “风流灭”: 指那些原本显赫一时的人物或势力的辉煌不再。

  • “望西台云暗”: 可能指的是望向西边(或西方,根据上下文推测)的山峰上云雾笼罩,象征着政治上的阴霾或局势的不明朗。

  • “涕痕空雪”: 形容因悲伤或失望而流下的泪水凝结成冰。

  • “公愤永沈精卫石,私恩一报冈陵帖”: 强调正义和私人感情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态度。

  • “公愤”: 指国家、民族的大义或正义感。

  • “精卫石”: 传说中的精卫鸟衔石填海的故事,象征着坚毅不拔的意志。

  • “冈陵帖”: 指封禅时用的祭品,通常用以表达对祖先或者国家的崇敬。

  • “到而今、正气郁行间,神虬结”: 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正义力量的延续和未来希望的展望。

  • “正气郁行间”: 正气在世间流传,充满生命力。

  • “神虬结”: 形容气势磅礴、坚韧不拔的精神。

译文:

满江红·题屈翁山先生寿诗墨迹,为李子云省长作
在广东的群山中,我试着去数那历代的豪杰。然而,数不尽南园十子,他们先后逝去,如同夜幕下蟋蟀的叫声。岭南三大家对峙,如同两军相对;而江南一派,则如同一位高明的指挥者引领着其他流派。我们纪念那蒲泉水的遗迹,古月照着那残破的碑文,寄托了我们的哀思。吟咏龙剑,仿佛感受到了霜威之寒,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已无人问津。那些屠狗之人的风流已消失殆尽,望着西边的云层显得暗淡,我的眼泪已经凝成了冰珠。公愤永远沉没在精卫填海的坚定意志中,而私人的恩情只换来了一封封封禅时的祭文。如今,正气仍在人间流传,如同神虬般坚韧不拔,预示着未来的光明。

这首诗通过对屈翁山先生及其诗墨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时代变革中正义与私情冲突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