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莺声无赖,惊残睡、梦空痴。对向壁馀灯,印炉剩火,欲起还迟。多时。看疏帘外,东风紧、吹乱月丝丝。瘦玉愁窥鸾镜,慵妆羞说蛾眉。寻思。
泪洒花枝。空揾损、旧胭脂。有小字红笺,深情绿绮,密约佳期。谁知。银河水断,望长桥、乌鹊影参差。不是休文多病,送春谁赋新词。

【赏析】

词的上阕写暮春时节,作者在灯下独处,因听到窗外莺声而惊起,梦醒时,又因余音萦绕,难以入眠。下阕写自己独自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却无心去照,只是空自泪洒在花枝上,想寻思着往日与情人的约会和书信,但人已远去,只有残灯、余火,东风、疏帘,月丝、鸾镜,蛾眉、胭脂了。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怪莺声无赖,惊残睡、梦空痴。”起句即以莺声起,以梦起。起句写莺声,点出时间是早春时节,莺声初动;点出地点是室内,说明是夜深之后,作者正辗转反侧地难于成眠。这两句看似平平实实的叙述,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情波澜。

“对向壁馀灯,印炉剩火,欲起还迟。”三句承上启下,紧接上句“梦空痴”一句而来。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对向壁馀灯”,是说在昏暗的灯光下,面对着空空的墙壁,似乎可以看见那壁上的佛像和经书。“印炉剩火”,是说在微弱的灯火之下,还可以见到香炉中余火尚未熄灭。这两句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心事。作者看到这些景象,想到的是自己的爱人已经离去,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一切,因此觉得心中烦闷,无法入睡。“欲起还迟”四字写出了这种心绪不宁的状态,也表明了这种心绪不是一时能够平静下来的。

“多时。看疏帘外,东风紧、吹乱月丝丝。”这四句写自己从梦中醒来后,看到外面的景象:外面的东风正吹得猛烈,吹散了窗前的月光,使它变成一缕缕的。“多时”二字既表示过了一段时间,又表示这种状态不是一时能停歇的。“东风紧”四字,既点出了时间,又描绘出了风势之猛。“月丝丝”四字,既描绘了月色之明美,又写出了风势之猛。“瘦玉愁窥鸾镜,慵妆羞说蛾眉。”前两句是对上阕内容的补充。“瘦玉”二语形容女子肌肤细白娇嫩如同美玉一样,“窥”字写出了作者看到镜中自己容貌憔悴时的失望情绪。“慵妆”二语写女子懒于化妆打扮,“羞说”二语写女子懒得开口说话。

“寻思。泪洒花枝,空揾损、旧胭脂。”这两句写作者想到这些情况,不由得伤心落泪:眼泪洒落在花朵上,白白地弄脏了昔日所用的胭脂。“寻思”二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文的过渡。

“有小字红笺,深情绿绮,密约佳期。”“小字红笺”二句,是说自己在梦中曾经收到过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小字”,是写给自己的;“深情绿绮”二句,则是说梦中曾与情人约定过什么时间相会。“绿绮”二字是琴名,这里用来代指心爱的人。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自己在梦中与情人相见,实际上也是在说自己心中的所思所念。

“谁知。银河水断,望长桥、乌鹊影参差。”这四句是全词的结尾部分。“谁知”二字是设问,是问自己:谁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处?“银河水断”二句,是说银河被隔断(暗指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能望着远处的长桥(暗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影子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意。“不是休文多病”二句,是说自己并不是因为身体多病而无法送别恋人(这里指牛郎)的,而是因为自己要为《诗经》作注解的缘故才不能亲自送别(这里指织女)。“休文”,指梁朝沈约(休文),他曾任太子家令、尚书吏部郎等职,后来因体弱多病而辞去官职在家养病,所以称自己为“休文”。“送春谁赋新词”,是说自己要为《诗经》作注解,而无法亲自送别恋人,只能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为牛郎织女作一首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全词写自己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上阕通过描写环境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这种感情,下阕则直接抒写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并借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词中没有直接说出“思”的内容,但读者可以通过词中的景物和情感变化来体会作者的思念内容。全词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