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却尘嚣,天付与、烟霞清福。消遣是、轻衫蒲褐,闲怀远瞩。雨后秧针临水插,阴深夏木环溪绿。把吟鞭、挥向晚凉时,闲驱犊。
宦梦醒,世情熟。云隐岫,书藏塾。爱渊明千载,清风遥续。高唱新词谁与和,月中便好吹横竹。听飞泉、滚滚秸槔声,如敲玉。
满江红·题徐湘浦世叔乐耕图
【注释】
- 避却尘嚣:躲避尘世的烦嚣。
- 天付与:上天赋予。
- 烟霞清福:神仙一样的清福。
- 消遣是:消遣的方式。
- 轻衫蒲褐:指穿轻衣和布衣,即简朴的生活方式。
- 闲怀远瞩:悠闲地思考未来的事情。
- 雨后秧针临水插:雨过之后,秧苗插在水里。
- 阴深夏木环溪绿:树荫深处,夏日溪水显得碧绿。
- 把吟鞭挥向晚凉时:拿着马鞭,在傍晚的时候驱赶着牛。
- 宦梦醒,世情熟:官场的梦想已经清醒,对于世事已经了解。
- 云隐岫(xiù):山峰被云雾遮掩。
- 书藏塾:书放在书房里。
- 渊明千载:指陶渊明。
- 清风遥续:遥远的延续着清风。
- 高唱新词谁与和:高声歌唱新词,谁能和声相和。
- 月中便好吹横竹:月亮高悬,就可以吹奏竹子乐器。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友人徐湘浦世叔乐耕图的赞美之作。词中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以及对于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避却尘嚣,天付与、烟霞清福”这一句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追求清静生活的愿望。这里的“烟霞清福”指的是神仙般的幸福生活,象征着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境界。
“消遣是、轻衫蒲褐,闲怀远瞩”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轻衫蒲褐,指的是朴素无华的生活,反映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闲怀远瞩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深远考虑和规划。
“雨后秧针临水插,阴深夏木环溪绿”两句具体描述了田野中的景色。雨后的秧苗被插在水边,夏日的树木环绕着清澈的小溪,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还传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把吟鞭、挥向晚凉时,闲驱犊”则转入了对农活的描述。手持马鞭,在傍晚时分驱赶着牛,这一动作既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熟悉,也展示了他勤劳务实的精神风貌。
“宦梦醒,世情熟”两句转折进入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官场的梦想已经清醒,对于世事已经了解,表达了对官场浮华和名利诱惑的厌倦。这里的“世情熟”意味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
“云隐岫、书藏塾”两句则转向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山间的云雾缭绕,书房内书籍满架,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致远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渊明千载,清风遥续”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陶渊明的致敬。陶渊明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而诗人在这里将其比喻为千年前的楷模,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人崇高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清风遥续”又暗示了陶渊明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表明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高唱新词谁与和,月中便好吹横竹”两句则是对自然美和音乐美的赞美。高声歌唱新词,谁能和声相和,月中便可吹奏横竹乐,这些诗句既体现了诗意的美感,又融入了音乐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这首词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以及对自然美和音乐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