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城楼,一声画角吹寒早。楚天云杳。帆去如飞鸟。
树里青山,山外长江绕。西风到。斜阳古道。明日多秋草。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箫声”、“河满子”。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
楚天:泛指长江一带的上空。
树里青山:山在树丛之中。
西风到:西风吹来了。
赏析:
这首小令写秋日登城楼眺望所感,意境高远,笔力苍劲,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之一。
上片首二句写登城所见之景:“独上城楼”,“一声画角吹寒早”.这两句写登城所见之景。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城楼,听到一声凄厉哀婉的画角声。画角是军中传令用的乐器,其音凄婉,往往用来表达征人的思归之情。而在这寒冷的早晨,一声凄凉的画角声,又使诗人感到寒意袭人。“一声”,点出画角声响;“吹寒早”,点出时间(清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城所见之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第三句“楚天云杳”,是说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云雾,看不见远方的景物。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辽阔、空茫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受。“云”与“鸟”都是名词,但它们在这里却分别起着动词和形容词的作用。这里,“如飞鸟”是说云在天空中飘来荡去,如同一群飞翔的鸟儿;“杳”是形容词,指天空中的云气茫茫一片,看不到尽头。这一句将诗人的视线引向天际,使人感觉到了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
第四句“帆去如飞鸟”,是说江上的船帆像一群飞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视线再次引向远方。这里的“如飞鸟”也是形容词,表示船帆像一只只飞鸟一样在空中飞舞。这一句将诗人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下片开头三句描绘了江边的景象:“树里青山,山外长江绕。”这两句是说,树木掩映中的青山,山外就是蜿蜒曲折的江河。这一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其中,“树里青山”是说树木掩映下的青山美丽而迷人;“山外长江”则是说山外的长江波涛汹涌、奔流不息。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山的美丽与江的壮阔相衬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无穷。
最后两句是全篇的总结:“西风到,斜阳古道,明日多秋草。”这两句是说西风吹来了,夕阳西沉,古道两旁长满了野草。这两句是对前文景色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西风到”是说西风已经来临;“斜阳古道”是说夕阳已至;“多秋草”则是指古道两旁的野草长得茂盛。这一句通过对夕阳西下、秋风拂过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
独自登上城楼,听到一声悠扬的画角声。楚地的天空无边无际,帆影飞鸟般迅速离去。树林深处有一座青翠的山峦,山外长江环绕着大地。一阵西风拂面而来,夕阳斜斜地照在古道上。明天将是秋天,田野间到处生长着茂密的秋草。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早期作品。它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片起首两句“独上城楼,一声画角吹寒早”,写词人独自登上城楼,听到一声悠扬的画角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孤零零的城楼上,只有一位词人独自登高望远,听着那悠扬的画角声,不禁感叹这寒冷的早晨。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词人孤独的心情,也烘托了环境的气氛。
“楚天云杳”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楚地的天空无边无际,云层缭绕。而在这无边无际的楚地天空中,帆影飞鸟般迅速离去。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视角再次引向远方。这里的“如飞鸟”也是形容词,表示船帆像一只只飞鸟一样在空中飞舞。这一句将诗人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下片开始,词人描绘了江边的美景:树木掩映下的青山,山外就是蜿蜒曲折的江河。这两句是说,树木掩映出的青山美丽而迷人,而远处的江水则奔腾不息、波涛汹涌。这一句通过对对比的手法,将山的美丽与江的壮阔相衬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无穷。
最后两句是全篇的总结:“西风到,斜阳古道,明日多秋草。”这两句是说西风吹来了,夕阳西沉,古道两旁长满了野草。这一句通过对夕阳西下、秋风拂过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其中,“西风到”是说西风已经来临;“斜阳古道”是说夕阳已至;“多秋草”则是指古道两旁的野草长得茂盛。这一句通过对夕阳西下、秋风拂过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展示了词人早期的创作风格特点:清新淡雅、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