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初升,澄晖已降,碧潭龙吐晶毬。想曾逃秦殿,遍照庾楼。应似此天清晕减,映银涛、万顷光流。夜凉人静,凭高听、长笛韵悠悠。
虽云瑶岛难求。对千峰若雪,仿佛瀛洲。且衔杯独酌,漫赋悲秋。架有缥缃常课子,又何须、搔首蹰踌。年华暗换,何如团玉,今古长留。

金菊对芙蓉咏月

皓魄初升,澄晖已降,碧潭龙吐晶毬。想曾逃秦殿,遍照庾楼。应似此天清晕减,映银涛、万顷光流。夜凉人静,凭高听、长笛韵悠悠。

虽云瑶岛难求。对千峰若雪,仿佛瀛洲。且衔杯独酌,漫赋悲秋。架有缥缃常课子,又何须、搔首蹰踌。年华暗换,何如团玉,今古长留。

注释:

  1. 皓魄:月亮明亮的样子。
  2. 澄晖:明亮的光辉。
  3. 碧潭:清澈的潭水。
  4. 晶毬:晶莹的球体。
  5. 庚楼:古代建筑名,这里指代月亮。
  6. 清晕:月光下的雾气和云彩形成的模糊景象。
  7. 银涛:形容波涛如银色一般闪烁。
  8. 夜凉人静:夜晚的凉爽和寂静的环境。
  9. 碧山:青山。
  10. 瀛洲: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月诗,通过描写月亮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月亮初升的景象,用“皓魄”一词来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这种美丽的景象与庾楼联系起来,庾楼是古代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美丽。这里的“澄晖已降”,表示月亮已经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
    诗人转向对月亮本身的描绘,用“碧潭龙吐晶毬”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和光泽。这里的“晶毬”指的是晶莹的球体,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圆润和明亮。接下来,诗人通过想象,将这种美丽的场景与秦殿和庾楼联系起来,表达出自己对古人生活的美好回忆。
    在这部分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非常强烈。例如,“碧山”一词既描绘了周围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静。“碧山”中的“碧”字也与前文的“碧潭”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形象。
    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通过“夜凉人静”这个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接着,诗人以“长笛韵悠悠”形容自己聆听长笛的声音,表现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诗歌和文学之美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