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烛话深宵,唱骊歌、无限愁肠回绕。才送客鞭丝,又怅别江干,轻舟荡小。南船北马,叹今后故人稀少。离合明知皆数定,独我此情难了。
遨游壮志虽然好。奈枝分荆树,花忧萱草。报牍事长征,望此去、成学归来须早。一声珍重,片帆远挂烟波渺。愿乘长风看破浪,目断暮云天杳。
南浦 · 送友人游幕
剪烛话深宵,唱骊歌、无限愁肠回绕。才送客鞭丝,又怅别江干,轻舟荡小。南船北马,叹今后故人稀少。离合明知皆数定,独我此情难了。
遨游壮志虽然好。奈枝分荆树,花忧萱草。报牍事长征,望此去、成学归来须早。一声珍重,片帆远挂烟波渺。愿乘长风看破浪,目断暮云天杳。
注释:
- 南浦:地名,在今江西南昌一带。2. 送友人游幕:指朋友去外地当幕宾。3. 剪烛话深宵:用剪刀剪烛光,以延长谈话的时间。4. 唱骊歌:唱着骊歌(即骊山歌),骊山歌为古乐府诗篇名。5. 才送客鞭丝:才刚刚送走客人的马鞭丝。6. 南船北马:指南北方的船只和马匹。7. 叹今后故人稀少:感叹以后老朋友就越来越少了。8. 枝分荆树:比喻分别时树枝被分开,如同荆树一样无法相聚。9. 花忧萱草:比喻担心萱草会因思念而枯死。因为萱草又称忘忧草。10. 报牍事长征:形容事情非常艰难。11. 成学归来须早:指希望他早日学成归来。12. 一声珍重:一声告别的话语。13. 片帆远挂烟波渺:一片船帆在遥远的水波上显得十分渺小。14. 愿乘长风看破浪:希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被困难所阻挡。15. 暮云天杳: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际,看不到边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写给好友的一首离别之作。整首诗词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与好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从第一句“剪烛话深宵,唱骊歌、无限愁肠回绕。”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在深夜里一起剪烛聊天,唱着骊歌,但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这种深夜的对话和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感到深深的忧虑,使得整首词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
第二句“才送客鞭丝,又怅别江干,轻舟荡小。”描述了作者刚刚送走了客人的马鞭丝,然后又怀着惆怅的心情再次站在江边等待朋友的离去。这里的“才”和“又”两个词语,更加凸显了作者对别离时刻的无力感和无奈感。而“轻舟荡小”则描绘了江上的景色,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
第三句“南船北马,叹今后故人稀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将来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少的担忧和感慨。这里的“南船北马”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四处奔波的情景,而“叹息今后故人稀少”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期待。
第四句“离合明知皆数定,独我此情难了。”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情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和感悟。这里的“离合明知皆数定”表示离别和团聚都是命运的安排,而“独自此情难了”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独特感情的无奈和挣扎。
第五至第七句通过描写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遨游壮志虽然好”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奈枝分荆树,花忧萱草”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时刻的哀伤和不舍;“报牍事长征,望此去、成学归来须早”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期望和祝福;“一声珍重,片帆远挂烟波渺”则传达了作者对于分别时刻的不舍和祝愿;最后的“愿乘长风看破浪,目断暮云天杳”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期待。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刻的深深怀念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