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新诗,百年旧族,谢家风范犹留。是扫眉才子,咏絮名流。为有江山奇气,不仅是、闺阁温柔。还堪羡,人生难得,福慧兼修。
都休。乌衣门巷,只雨雨风风,寥落堪愁。剩当时燕子,来往啁啾。我恨绛纱未倚,音尘杳、几度春秋。频回首、无端感人,清泪难收。
凤凰台上忆吹箫 · 读姑母浣青夫人诗稿
卷一新诗,百年旧族,谢家风范犹留。是扫眉才子,咏絮名流。为有江山奇气,不仅是、闺阁温柔。还堪羡,人生难得,福慧兼修。都休。乌衣门巷,只雨雨风风,寥落堪愁。剩当时燕子,来往啁啾。我恨绛纱未倚,音尘杳、几度春秋。频回首、无端感人,清泪难收。
注释: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又名“凤台忆吹”、“凤台秋思”等。
一卷新诗:形容诗歌新颖。
百年旧族:指家族历史悠久。
谢家风范:比喻家族的风范。
扫眉才子:指有才华的文人。
咏絮名流:指有才学的文人。
江山奇气:形容自然景色宏伟壮丽。
闺阁温柔:指女性温柔贤淑。
福慧兼修:指人有福气又有智慧。
乌衣门巷:指南京秦淮河畔的乌衣巷。
雨雨风风: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绛纱未倚:指女子没有依靠。
音尘杳:指书信往来断绝。
几度春秋:指时间流逝很快。
无端感人:无法抑制地使人感动。
赏析:
这首词以《凤凰台上忆吹箫》曲调填词,表达了对姑母浣青夫人诗稿的赞赏之情。全词以赞美诗词之美为主,通过描绘诗词中的景象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姑母诗词创作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其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之情。
上阕起句“一卷新诗,百年旧族”,直接点题,指出姑母的诗稿是一本新书,却继承了百年的家族传统。这既是对姑母诗词创作的肯定,也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接下来“是扫眉才子,咏絮名流”,则进一步赞美姑母的才华。这里的“扫眉才子”和“咏絮名流”都是形容女性才华出众的词语,既突出了姑母女性的才华,也强调了她的文学地位。接着“为有江山奇气,不仅是、闺阁温柔。”两句,则是对姑母诗词中江山美景和女性柔情的赞美。这里“江山奇气”与“闺阁温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姑母诗词的艺术特色,又体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注。
下阕“都休。乌衣门巷,只雨雨风风,寥落堪愁。”“都休”表示不要继续谈论这些,而“乌衣门巷”则是姑母诗词创作的背景。“只雨雨风风,寥落堪愁”则表达了对姑母诗词创作环境的无奈和担忧。接下来的“剩当时燕子,来往啁啾。”两句,则是对姑母诗词中燕子形象的赞美。燕子在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而这里的燕子则代表了姑母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我恨绛纱未倚,音尘杳、几度春秋。”三句则是表达了对姑母诗词创作状态的遗憾。这里的“绛纱”指的是古代女子的服饰,代表着姑母的女性身份;“音尘杳”则表示书信往来断绝,无法得知姑母的近况;“几度春秋”则是指时间流逝很快,姑母的诗词创作已经经历了很多年。“频回首、无端感人,清泪难收。”三句则是表达了对姑母诗词作品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这里的“无端感人”和“清泪难收”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投入和内心的感动。
整首词通过对姑母诗词创作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诗词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姑母才华和人品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