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易摧谢,江山感物华。
百年几令节,名士半离家。
地迥日沈树,天寒雁落沙。
空怜一樽酒,寂寞伴黄花。
注释:
- 九日同:和严冬友一起过。
- 景云王少陵:指唐代诗人王之涣,字景云,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汪䋚青杨上玉毕文澜金宋瑞登冶城山: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七个句子组成。其中“青杨”、“玉毕”、“金宋瑞”和“汪䋚”是人名;“冶城山”是地名。
- 时序易摧谢:时节变换,容易消逝。
- 江山感物华:山河大地因物换星移而更替、美丽。
- 百年几令节:百年间有多少令节。
- 名士半离家:许多名士都远离家乡。
- 地迥日沈树:地势高峻,太阳沉入山中。
- 天寒雁落沙:天气寒冷,大雁飞向沙漠。
- 空怜一樽酒,寂寞伴黄花:只有一杯酒可解愁,独自陪伴着菊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九日(重阳节)时与友人一同登高赏月,感慨人生短暂、名士远离故乡、自然景物的更迭以及孤独的心情等主题。全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诗句释义:
- 九日同:和严冬友一起过。
- 九日通常指的是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节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常在这个日子里登高远眺,欣赏秋天的美丽风光。在这里“同”表示与严冬友一同参与这个活动。
- 景云王少陵:指唐代诗人王之涣,字景云,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这里提到的王之涣,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边疆景色的描绘为人所知。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多以写边塞风光为题材,展现了壮阔的景色和边塞的艰辛。
- 汪䋚青杨上玉毕文澜金宋瑞登冶城山: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七个句子组成。其中“青杨”、“玉毕”、“金宋瑞”和“汪䋚”是人名;“冶城山”是地名。
- 这首七言律诗可能是作者在某个时期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与朋友共度佳节的愉悦心情。整首诗结构严谨,押韵工整,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时序易摧谢:时节变换,容易消逝。
- 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易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无常。
- 江山感物华:山河大地因物换星移而更替、美丽。
- 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变迁的感慨,强调了自然界的美是不断变化且令人惊叹的。
- 百年几令节:百年间有多少令节。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中短暂时光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节日这一特殊时刻的珍视。
- 名士半离家:许多名士都远离家乡。
- 这是在说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杰出的人物都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走向了远方。
- 地迥日沈树:地势高峻,太阳沉入山中。
- 此句描绘了一个壮观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天寒雁落沙:天气寒冷,大雁飞向沙漠。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可能暗示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 空怜一樽酒,寂寞伴黄花:只有一杯酒可解愁,独自陪伴着菊花。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同时借酒消愁的情境,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亲友别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