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月向檐前挂。香霭空蒙花梦惹。此景宜诗宜画。
清寒一缕穿寮。夜深沉水添烧。桦烛清尊昨夜,昏灯冷雨今宵。
【诗句释义】
夕阳西下,月亮悬挂在屋檐前。香雾弥漫空蒙如花梦。此景宜于写诗画。
清寒一缕穿过竹寮,夜深了水壶中添烧。昨夜的桦烛与清尊,今宵的昏灯和冷雨。
【译文】
夕阳西下,月亮挂在屋檐前。香雾弥漫空蒙如同花梦,这景色非常适合写诗绘画。
清寒的一缕穿过竹寮,夜深时在水壶中添烧。昨夜的桦烛和清尊,今晚的昏灯和冷雨。
【注释】
- 清平乐:词牌名,唐教坊曲调,又名“清平乐令”、“忆多娇”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 十六夜:古代以农历每月的十六日为七夕节。这里指农历六月十五。
- 听雨:聆听雨声。
- 次圭斋妹春月之韵:这是词人对妹妹春天月夜的吟咏之作。
- 挂:悬挂。
- 霭(ài):云雾,气蒸腾的样子。
- 宜:适宜。
- 画:描绘、绘制。
- 宜诗宜画:适合作诗也适合作画。
- 穿寮(liáo):穿过房屋或草舍。
- 清樽(zun):清酒。樽,古代盛酒器。
- 昨夜:昨夜的事情。
- 昏灯:昏暗的灯光。
- 冷雨:冷雨。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妹妹的一首即兴之作。词人在描写完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后,又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感情色彩。”此景宜诗宜画”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同时也表明自己要借此抒发情感的愿望;而”此景宜诗宜画”一句的运用,既显示了作者对妹妹的赞美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欣赏之情。最后一句”此景宜诗宜画”,既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概括,也是对全词内容的总结。整首词以优美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