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云黄,壁立起,塞山青陡。谁貌取、书生骨相,健儿身手。地拱龙兴犄角壮,时清鹭斥消烽久。仗征人,笛里叫春回,歌杨柳。
飞鸿去,泥踪旧。奇文在,佳儿守。问摩挲三五,龙泉在否。我亦高秋三扈跸,穹庐落日鞭丝骤。对西风,挂起北征图,沾双袖。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此词为代词人题画之作。

代家大人:词人的自称。

苏刑部:指苏舜钦,北宋诗人、书法家,因曾为刑部尚书而称。

奉使卷子:指奉命出使的奏稿。

草白云黄:草木葱翠,云霞如黄。

壁立起:形容山峰高峻挺拔。

塞山青陡:形容山峰陡峭,如塞外之地。

谁貌取:如何描绘?

书生骨相:指文人的气质和相貌。

健儿身手:指壮健的体魄和敏捷的动作。

地拱龙兴犄角壮:大地如同龙一般拱起,展现出犄角般的壮美。

时清鹭斥消烽久:在和平时期,战火已被平息很久。

仗征人:指出征的人。

笛里叫春回:在笛声中,春风已经归来。

飞鸿去,泥踪旧:大雁离去,留下了泥泞的痕迹。

奇文在,佳儿守:珍贵的文字被后人守护着。

摩挲三五:轻轻摩挲着。

龙泉:指宝剑。传说龙泉剑锋利无比。

我亦高秋三扈跸:我也在秋天陪同皇帝巡视。

穹庐落日鞭丝骤:在穹庐之中,夕阳西下,马鞭急速挥动。

北征图:描写北部边境的征战场景。

对西风,挂起北征图,沾双袖:面对西风,将北征图挂在身上,让衣袖沾满尘土。

赏析:

此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以咏画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词的上片,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草白云黄,壁立起,塞山青陡”,这三句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白云苍狗,山峰巍峨,塞外之地青翠陡峭。这既是对画面景物的生动描述,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象征。

“谁貌取、书生骨相,健儿身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物形象的特征。书生以骨相取胜,勇士以身手见长。这既是对人物的刻画,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中英勇人物的赞美之情。

“地拱龙兴犄角壮,时清鹭斥消烽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景象。大地如龙,犄角峥嵘;时逢太平,战火已息。这既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赞美,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仗征人,笛里叫春回,歌杨柳”,这几句描绘了出征之人的生活场景。他们在笛声中感受春天的到来,在杨柳边歌唱着生活的希望。这既表现了出征者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飞鸿去,泥踪旧,奇文在,佳儿守”,这两句则是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的补充描述。大雁远飞,留下泥痕;珍贵的文字得以保存,受到后人的珍视。这既是对画面景物的补充,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和发扬的寄语。

“摩挲三五,龙泉在否”,这两句则是对画面中的人物动作的描绘。他们轻轻地摩挲着手中的物品,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关切。这既表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我亦高秋三扈跸,穹庐落日鞭丝骤”,这两句则是对作者自身的写照。在秋天的时候,作者跟随皇帝巡视边疆,目睹了壮丽的风景和人民的安宁生活。这既是对自己经历的回顾,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赞颂和歌颂。

挂起北征图,沾双袖”,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决心。面对西风,他将北征图挂起在身上,让衣袖沾满尘土,象征着他将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不息。这既是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