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斜风,寒砧落叶,年年做就重阳。偏今宵明月,满地凝霜。愁绝绿窗深掩,挑兰灺、伴过凄凉。无聊甚,瓶花影里,独自持觞。
流光。迁移弹指,看几度梦中,沧海柴桑。纵乌丝千丈,难写微茫。莫去登高临水,料俱是、落木衰杨。添怊怅,骊歌唱罢,鸿雁难行。
凤凰台上忆吹箫·重阳前三日,月明如洗细雨斜风,寒砧落叶,年年做就重阳。偏今宵明月,满地凝霜。愁绝绿窗深掩,挑兰灺、伴过凄凉。无聊甚,瓶花影里,独自持觞。
流光。迁移弹指,看几度梦中,沧海柴桑。纵乌丝千丈,难写微茫。莫去登高临水,料俱是、落木衰杨。添怊怅,骊歌唱罢,鸿雁难行。
注释:
- 凤:凤凰。凤凰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这里泛指楼观。
- 重阳:九九重阳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习俗有登高远眺之习,故称重阳。此句谓重阳之日。
- 月明如洗:月光皎洁得象水洗一样。
- 细雨斜风:小雨和斜风。
- 寒砧落叶:寒秋时敲打砧石,落叶声声。
- 年年做就重阳:每年重阳时节都要做这件事。
- 今宵明月:今夜的明月。
- 满地凝霜:地上积雪像霜一样。
- 愁绝绿窗深掩:忧愁到了极点,连深闭的窗户也感到愁苦。
- 挑兰灺:取酒浇在兰蕙的花瓶里。
- 凉螿(liè):同“蟋蟀”,一种秋天鸣叫的昆虫。
- 移:变化,转移。
- 几度梦中:多少次出现在梦中。
- 沧海柴桑:大海变沧海,桑田化柴桑,比喻世事变迁。
- 乌丝:黑色的丝织品,这里用来代指书写用的墨迹。
- 柴桑:地名,即现在安徽的巢湖附近。
- 登高临水:登山涉水,指游赏山水。
- 落木衰杨:落木萧萧,衰草摇扬。
- 怊怅(chāo chàng):惆怅失落的样子。
- 骊歌唱罢:骊山歌罢,即《骊山五韵》诗作完成之后。
译文:
秋风吹动着细细的雨丝斜斜地飘来,那寒意袭人的秋风,还有那寒秋时敲打砧石的声音传来阵阵落叶声。一年又一年,我们总是要做这件事,那就是在重阳节那天登高。今夜明月当空,照得地上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的雪原。然而我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忧愁,我深深地关起了窗户,把挑兰灺的瓶子放在窗下,陪着自己度过这凄凉的时刻。我无聊得很,于是拿出瓶中的花儿,独自对着花影饮酒,独自品尝着这孤独的滋味。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已经过了几个轮回了,梦里的沧海变成了柴桑。纵然我用尽笔墨,也难以描绘眼前的这番景象。不要再去登山涉水,那些全是凋零败落的树木和衰败的杨树。唉,《骊山五韵》这首诗作完成之后,我不禁感到一阵惆怅失落,就像那骊山上的歌声一唱完,鸿雁也难以飞翔一样。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登高的词作。上片写景,以写景为主。开头三句写重阳节的天气,接着四句写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最后两句转入写人。下片抒情,以抒情为主。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中间六句写登高所见。结尾三句以景结情,以情收尾。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重阳佳节的无限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