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满江红·和毛会候汴梁怀古》。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诗句

  1.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 “何必江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暗示着作者在汴梁(今河南开封)的所见所感。“堪痛哭”表示极度悲痛的情绪。“六朝遗迹”指的是历史上的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在此留下的遗迹。“只此地”表明作者认为这里才是值得纪念的地方。“铜驼荆棘”形容这个地方荒凉破败的景象,用“铜驼”象征历史的变迁,“荆棘”则形容被战火摧毁后的残破景象。
  1.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 这里描绘了汴梁城的破败景象,“高浪已摧临镜堞”意味着曾经高大坚固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壁残垣。“平沙尽没藏书壁”表示书籍都被埋在泥沙之下,无法找到。这里的“藏书壁”可能是指古代文人书房中的书架或书橱,象征着文化的消失。
  1.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 作者站在高处,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历历数沧桑”意味着作者仔细回忆过去的岁月,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与变故。“空沾臆”表示虽然有所感慨,但更多的是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
  1.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 这是对汴梁周边地名的描写,“朱仙镇”和“陈桥驿”分别是两个具体的地名,它们与汴梁城相邻,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1.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 “幽兰轩”可能是一个文人雅士的居所,这里指代的是某个文人的居所。“烬灰难觅”意味着这个文人的居所已被烧毁,只剩下灰烬的痕迹,难以寻找。这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1.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 “金梁桥”是一个具体的桥梁名,可能是汴梁城内的一座桥梁。“萼绿堂”则是另一个具体的地点,它与汴梁城相邻,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这里的意思是说在这里可以尽情饮酒赏月,而不必去探寻那些早已消失的文化遗迹。
  1.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 “卷西风”描述了秋风的来临,“片叶忽飞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纷飞的情景。“迎秋笛”则是用“秋笛”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何必在江南流泪,那六朝的遗迹让人心痛。只有这个地方,曾经多次经过,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曾经的辉煌已经被摧毁,只剩下一片废墟。我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饮酒赏月,不必再去追寻那些已经消失的文化遗迹。让我们感受西风带来的凄凉,迎接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历史遗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诗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典故,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忧。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如“铜驼荆棘”、“荒草丛生”等,都生动地勾勒出了汴梁城的破败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忧虑,更有着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