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亭废,今为龙王祠。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诗句:
- 夜游孤山记-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 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 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
- 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
- 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
- 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
- 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 亭废,今为龙王祠。
- 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
- 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
- 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
译文:
我在湖边游览,已经过了半个月。湖边的辋川是我家学士哥哥戒庵的别业。楼面朝孤山,天气热得不行,我未能前往。七夕过后五天,雨过天晴微凉,环湖的山峰都像新洗过后一样绿得发亮。望着明月升上东南最高的山峰,与波涛融为一体,湖水湛蓝天空湛蓝,一切都显得清澈透明。我的游览兴致高涨,和学士一起,招呼了一艘小船,渡过孤山的山脚。我们跟着一个小男孩,登上了放鹤亭,在林处士的墓前转来转去。然后我们放下船,抄近路穿过泥泞的小路,到了望湖亭。站在栏杆上四下观望,只见湖面像镜子般圆滑,东面、南面的屏障山峰,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原来这个亭子正好坐落在湖山之间,在月光之下尤其迷人。亭子废弃了,现在变成了龙王祠。向西走经过陆宣公祠,左右两边有几十户人家,灯光时隐时现地映在树林中。接着我们继续前行,走了大约二里路,腿有些累了,坐在冷清的桥边的石栏上休息。学士指着我说:“宋贾似道的后乐园废弃的地方,就在现在的葛岭;还有记载说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边靠着孤山,右边带着苏堤,大概就是这里。”唉!眼前的湖光山色和往日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当年那权倾天下的嚣张气焰,奢华淫靡的歌舞亭台楼阁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只剩下寒冷的烟气罢了!而那些当年的达官贵人的名字,即使是三岁的小孩也会不屑一顾。而林逋这么一个平民百姓,却活了六百多年,遗迹到现在仍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相视而叹了很久。孤山上来了六七个僧人的房间,梵音悠扬宁静,只有凤林寺的钟声隐隐传来。于是写下这篇游记,准备第二天去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湖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记录。诗人对西湖美景有着深刻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