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子道:“我且问你:这个月亮,十五就明了,三十就暗了,上弦下弦就阴暗各半了,那初三四里的月亮只有一牙,请问他怎么便会慢慢地长满了呢?十五以后怎么慢慢地又会烂吊了呢?”子平道:“这个理容易明白:因为月球本来无光,受太阳的光,所以朝太阳的半个是明的,背太阳的半个是暗的,初三四,月身斜对太阳,所以人眼看见的正是三分明,七分暗,就像一牙似的;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
黄龙子道:“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子平道:“这个道理实不能同。月球虽无圆缺,实有明暗。因永远是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所以明的半边朝人,人就说月圆了;暗的半边朝人,人就说月黑了。初八、对三,人正对他侧闻,所以觉得半明半暗,就叫做上弦、下弦。因人所看的方面不同,唤做个盈亏圆缺。若在二十八九,月亮全黑的时候,人若能飞到月球上边去看,自然仍是明的。这就是明暗的道理,我们都懂得的。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理。半个明的终久是明,半个暗的终久是暗。若说暗即是明,明即是暗,理性总不能通。”
诗句:
老残游记 · 第十回 ·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译文:
《老残游记》第十回,描述的是骊龙和犀牛的奇特景象。骊龙的眼睛如同两颗璀璨的珍珠,光芒四射,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而犀牛的角则是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弹奏着箜篌。
赏析:
这一章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骊龙和犀牛的独特之美。骊龙的眼睛明亮如珠,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让人感到神秘而美丽。而犀牛角发出的清脆声音,则如同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对骊龙和犀牛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美。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珍视。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这一章节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