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方知官是梦;前身安见我非僧。
诗句:到此方知官是梦;前身安见我非僧。
注释:到这个地方我才意识到做官其实如同一场梦,我之前的身份又怎么能确定我不是僧人?
赏析:薛时雨的对联,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超脱。他通过这副对联,以“云栖寺”为背景,巧妙地揭示了自己对于名利、身份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身处庙堂之上还是在山林之间,都无法真正地摆脱世俗的困扰。因此,他选择在寺庙中修行,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他也在暗示人们,人生如梦,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身份和地位。
到此方知官是梦;前身安见我非僧。
诗句:到此方知官是梦;前身安见我非僧。
注释:到这个地方我才意识到做官其实如同一场梦,我之前的身份又怎么能确定我不是僧人?
赏析:薛时雨的对联,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超脱。他通过这副对联,以“云栖寺”为背景,巧妙地揭示了自己对于名利、身份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身处庙堂之上还是在山林之间,都无法真正地摆脱世俗的困扰。因此,他选择在寺庙中修行,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同时,他也在暗示人们,人生如梦,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身份和地位。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思的词。上阕写夜泊时的所见所感,下阕写闻笛后的思绪和感慨。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篇,全篇意境优美、婉约多姿。 译文: 月光映入江面,如碎银般闪烁,我推开篷窗,任凭客思在无边无际的夜色中飘荡。是谁家高楼之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这笛声更增了我的离别之恨,何况今夜又孤舟漂泊于永夜之中。折下的柳条勾起了边地的忧愁,素白的梅花落在秋天里。一阵阵的笛声,忽高忽低,忽远忽近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明月逐人来” - 释义:明月伴随人来。 - 译文:明亮的月光跟随我走来。 - 注释:这里的“明月逐人来”形象地描绘了明月仿佛有生命,能够主动跟随人的动作或心情出现。 第二句:“中秋前一夕偕黄孝侯太史同年钰步月” - 释义:在中秋节的傍晚一同散步赏月。 - 译文: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晚上,我与黄孝侯、太史和同年一起步行赏月。 - 注释
【解析】 此词写于作者由余杭赴临安(今杭州)途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农村景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佳作。 首句“苦竹沿溪,青莎贴水”,以简练的语言描写出了江南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苦”字突出了竹子的苦涩,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艰辛和不易;而“青”字则写出了绿草的颜色,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苦竹”“青莎”两个词语既点明了地点,又渲染了气氛。
【诗句】 月华清 中秋对月感怀 冷袭吟魂,清围诗境,碧霄尘净如洗。 万户笙歌,只我凄凉独自。 倚法曲、仙侣虚邀,赓水调、妙才难拟。 遥睇。 怅高寒宫阙,云中天际。 往事蹉跎犹记。 算半住风檐,半消客邸。 月色年年,看向故园能几。 况者番、春梦新牵,更不许秋怀高寄。 徙倚。 渐更阑漏寂,斗杓斜指。 【译文】 冷风吹过,撩动我的诗心,清澈的月光笼罩着我的诗意世界,如同洗净了一切尘埃。
这首诗的作者是岳飞,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将领,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昂的爱国情怀。 全诗如下: 满江红·感事用鄂王韵 虎踞龙蟠,争一霎、繁华消歇。 问谁启东南门户,火炎冈烈。 皖水先期归战舰,秦淮从此无风月。 展吟笺、愁谱望江南,音凄切。 虚声诮,谁能雪。 家国恨,难磨灭。 把金樽斟满,玉壶敲缺。 斫地歌哀襟溅泪,忧天心赤腔凝血。 问何人遗世独遨游,朝仙阙。 注释: -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
鹊桥仙·七夕 经年别绪,经秋聚晤。一夕云軿小住。 替他牛女预思量,是那个、银河先渡。 娟娟素月,珊珊玉露。 注定星期休误。 也知判衭在明朝,却自胜、参商两处。 赏析: 此诗以七夕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以及诗人对这份美好传说的独特感悟和对人间情感状态的一种思忖。全诗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让人在品味中领略到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一叶落 凉初觉。彩云旧订银潢约。 美人期不来,秋院罗衫薄。 罗衫薄恨向青灯阁。 注释: - 一叶落:秋天的叶子轻轻落下。 - 凉初觉:感受到了初秋的清凉。 - 彩云:美丽的彩云。 - 银潢约:银色的银河之约。 - 美人:指心爱的人。 - 罗衫薄:穿着轻薄的罗衣。 - 恨向青灯阁:在青灯下怨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相思之情的诗。诗人以“一叶落”开篇,通过描绘秋天落叶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萤火虫在秋天夜晚的景象。首句“形闪烁,影低微”,形象地描述了萤火虫的发光体和影子。第二句“一日秋风一日稀”,表达了秋天的特点,即秋风渐起,萤火虫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第三句“莫笑前生真草草,今生还避太阳飞”,则表达了诗人对萤火虫命运的感慨。 译文: 萤火虫闪烁着光芒,影子显得很低微。 一天秋风过后,萤火虫就会稀少。 别嘲笑前生草率的一生,这一生还能躲避太阳。 赏析:
望江南 新月 新月上,影恰二分宜。两地情怀凭管领,一分照我一分伊。脉脉此相思。 注释:新月上,指月亮刚刚出现。影恰二分宜,意思是月亮的倒影正好是两个半,非常适宜。两地情怀,表示两地之间的思念之情。凭管领,依靠的是琴弦。一分照我一分伊,意思是月亮的一半照亮了我(你),另一半照亮了伊(她)。脉脉此相思,意思是深深的思念。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爱人深深思念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形态和月光下的影子
临江仙 自姚江回杭内子辈先已抵杭数日喜赋 倦客归来秋飒飒,乡音入耳分明。相逢何暇叙离情。 隔江风鹤警,戚里最心萦。且喜双双儿女小,膝前团坐憨生。 为耶屈指说行程。烽连瓜步赤,山到虎林青。 注释: 1. 倦客归来:形容自己像疲倦的客人一样回到了家乡。 2. 秋飒飒:形容秋天的风声。 3. 乡音入耳分明:听到家乡的声音觉得很亲切和熟悉。 4. 相逢何暇叙离情:与亲人相遇时没有时间去详细叙述离别的情感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放生寺联:放生,即放生鱼虾。 种菊成亩(mù):菊花种植得很多,像一顷地。 种药成畦(qí): 把药种植成畦,像一垄垄地。 此是僧家本分:这是出家人应尽的本职。 有鸟休罗:不要捕捉鸟儿。 有鱼休网:不要捕鱼。 长留佛地生机:长久保持佛门的生机。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放生这一善举,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认同,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万物生命的关爱。 第一句“种菊成亩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解答时,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鹤去难回”,是说大鹏鸟展翅高飞而去,很难再回来了。“片石孤云”,是说一片石子、一朵白云,都留不住大鹏鸟,它要飞到天上去。“共参因果”,是说大鹏鸟和石头、白云一起参加天地间的造化。“我来何幸”,是说我有幸来到此地。“有英雄儿女”,“英雄”指大鹏鸟。“儿女”指石头、白云。“同看江山”
诗句解析: 1. 大衍添寿:这里“大衍”可能暗指《易经》中的“大衍之数五十”,意即五十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数字之一,象征着完整和完美。在中国文化中,数字“50”常常与长寿、繁荣等吉祥意义相联。 2. 一百六日春光好:这句话表达的是春天的美好时光持续了一百零六天,春光明媚,生机勃勃。这里的“春光”指的是自然界的春天景色,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或事物。 3. 长才捧檄:在古代,官员有责任撰写公文
【注释】 1、杭州府署联:杭州府,指宋代杭州市的官府。联:对偶句式,上下两句结构相同,意义相对。 2、戒贪:告诫人们不要贪。 3、利贪:贪图利益是贪心的一种表现。 4、名贪:追求名誉也是贪心的表现。 5、勿骛声华:不要追逐虚名。 6、忘政事:忘记了为政的职责。 7、养廉惟俭:保持廉洁必须节俭。 8、俭己俭:自己要节俭。 9、俭人非俭:别人要节俭,你却认为他不该节俭。 10、还从宽大保廉隅
太傅佛,内翰仙,功德在民,宦迹相承私向往; 道州诗,监门画,疮痍满地,虚堂危坐独徬徨。 注释: 1. 太傅佛,内翰仙:指的是古代的一些高官显贵,他们的功德被人们所铭记,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的榜样和向往。 2. 功德在民:指他们的功德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身上,更体现在他们为百姓所做的贡献上。 3. 宦迹相承私向往:形容官场上的仕途经历,人们私下里都有对仕途的向往之情。 4. 道州诗,监门画
【解析】 本诗大意是说:盘膝坐在岩石上品茗,敲石而歌,最难得的是梅边清福;环山环绕,酿泉不冷,何须依恋湖上的风光呢?赏析: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滁州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踞石”和“扣槃”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趣,突出了“清福”;“环山不孤,酿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怀。 译文:盘膝坐在岩石上品茗,敲石而歌,最难得的是梅边清福;环山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