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旷六合,日午静庭柯。
酒气如花浓,慈颜何其和。
丹梯矗霄汉,步屧响纷罗。
文窗四面开,人与楼俱峨。
俯视汀鸥集,仰看云雁过。
是日风雨恬,满城佳气多。
黄华称白发,绮席映微酡。
膝前遍茱萸,谈笑胜笙歌。
虽无八座荣,娱老犹婆娑。
昔年居蓬岛,游泳皆恩波。
今喜依南陔,清风蔼盘阿。
以今追思昔,欢乐当如何。
【译文】
清朗旷阔的天宇,正午时分静悄悄,庭树在太阳下显得更加茂盛。
酒气浓香像鲜花,慈祥的笑容多么和煦,高耸入云的丹梯,步屧声中响成一片。
四周文窗敞开着,人与楼阁都显得高大巍峨。
俯瞰江上鸥鸟成群,仰观天空雁阵飞过。
这一天里风平浪静,满城都弥漫着吉祥的气息。
黄色菊花衬托白发,华丽的筵席上人们微醺。
膝前摆放着茱萸,谈笑之中胜过笙歌。
虽然没有官位显赫荣华,却能快乐地自得其乐。
想起从前居处蓬莱仙岛,游泳嬉戏都是恩惠的波涛。
今日喜逢盛世,依偎在南陔庭院,清风徐来令人愉悦。
现在追思往昔岁月,欢乐之情当如何?
【注释】
泳恩楼:楼名。唐玄宗时,于长安大明宫北门内建兴庆池,以池为鉴,取名“泳恩”。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太安人:指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泳恩楼即事:泛指登楼所见景色。
霁(jì)天:雨后晴朗的天空。
庭柯:庭树。柯,树枝。
丹梯:红漆台阶,形容台阶高峻而华丽。
纷罗:形容脚步声杂乱而有节奏。
绮席:绣有精美图案的席子。
膝前:膝旁,近身的地方。
茱萸:一种植物果实,传说可以避邪。
南陔(jiā):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婆娑(pósuō):舞姿优美的样子。
蓬岛: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恩波:恩惠、恩典。
清风蔼盘阿:形容风和气暖,轻拂着人的襟怀。
八座荣:古代称八座为高级官位。
绮席:用彩色丝织品做的坐席。
笙歌:笙管乐器演奏的乐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游赏之景的诗,全诗描写了九日重阳节游憩泳恩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也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今太平盛世的颂扬。
首联“清朗旷六合,日午静庭柯”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开阔的自然景象。“清朗”,表现的是天气的晴好,阳光明媚;“旷六合”,则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而“日午静庭柯”,则是说在阳光正盛的时候,庭树却显得格外安静。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庭柯的安静与阳光的明亮形成了鲜明对比,既突出了时间的推移,也为下文的游赏活动做了铺垫。
颔联“酒气如花浓,慈颜何其和”则是进一步展开对游赏活动的描写。酒气浓郁如同花香一般扑鼻而来,而慈祥的母亲的笑容更是和煦温暖,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这里的“酒气”和“慈颜”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的产生,则是由于诗人与母亲一同在户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从而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颈联“丹梯矗霄汉,步屧响纷罗”则进一步描述了游赏的场景。高耸入云的丹梯,仿佛连接着天际,而漫步其中的声音则如同繁复的乐章一般。这里不仅描绘出了游赏的具体地点——泳恩楼,还通过丹梯的高大与步屧之声的描述,形象地勾勒出了游赏者的心情与状态。
尾联“黄华称白发,绮席映微酡”则是继续描绘游赏过程中的细节。黄华指的是菊花,而白发则是母亲的年龄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赞美了菊花的美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母亲年岁增长的感慨。而绮席映微酡,则是指华丽的坐席映照着微微泛起的酒红色,既展现了游赏的豪华程度,又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气氛。
整首诗通过对游赏场景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自己与母亲的互动体验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