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晓指前途,天清雨气散。
回瞻孤城际,遥出大河岸。
山势郁屯云,水声激流电。
波荡巨石奔,滩坼地轴转。
居人能向导,小驷颇趫悍。
扬鞭乱流去,直与惊湍战。
圆浪欲没鞍,轻沤时及面。
浮沉溯众川,攀缘望绝栈。
岂惜衣履濡,宁辞登涉倦。
斜阳向晚放,驿舍炊烟乱。
有如异国归,遥天见乡闬。
马饥仆亦痡,水尽山未断。
候吏不须迎,前驰已如箭。
【赏析】
这首诗的首尾两句,一为“岂惜衣履濡,宁辞登涉倦”,一句“斜阳向晚放,驿舍炊烟乱”。前句写诗人在山中跋涉,不怕衣履被湿,也不在乎攀登之倦;后句写日暮之时,诗人来到驿站小憩。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写出了诗人的豁达乐观、旷达豪迈的性格。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从长安出发入蜀,途经剑门关一带时写的一首七古。诗中的“涉七十二河”是指经过七十二条河流。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如“天清雨气散”描绘了清晨雾气消散的景象,“孤城际”“遥出大河岸”描绘了站在高处远望的景色。此外,还描述了水流湍急,巨石翻滚等自然景观。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