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相思水。
桂林边、山城一角,伏波岩底。
插笋牙樯分岸泊,漠漠汀唇沙觜。
是送客、之图如此。
作郡几人从此去,剪寒波、直到漓江尾。
潞河景、颇相似。
方千风度思量起,记曾见南昌香令,恺之堂里。
十二年来人事改,感逝伤离而已。
问司马、鬓丝馀几,榕树门东支手版,忆长安、梦绕零陵矣。
题画者、共悲喜。
这首诗的原文是:
何处相思水。
桂林边、山城一角,伏波岩底。
插笋牙樯分岸泊,漠漠汀唇沙觜。
是送客、之图如此。
作郡几人从此去,剪寒波、直到漓江尾。
潞河景,颇相似。
方千风度思量起,记曾见南昌香令,恺之堂里。
十二年来人事改,感逝伤离而已。
问司马、鬓丝馀几,榕树门东支手版,忆长安、梦绕零陵矣。
题画者、共悲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何处相思水:指哪里的相思之情可以寄托在这条河流上?
- 桂林边、山城一角:描绘了一幅桂林山水的画面,突出地理位置的特点。
- 伏波岩底: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在这里驻守,岩洞成为他留下的痕迹。
- 插笋牙樯分岸泊:描绘船只停靠的情景,像竹笋一样整齐地排列着。
- 漠漠汀唇沙觜:描述河岸的景色,模糊中带有沙滩。
- 是送客:这里指的是送别客人。
- 之图如此: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图画。
- 作郡几人从此去:有几个人在这个地方做官?这里的”做郡”指的是做官。
- 剪寒波、直到漓江尾:形容水流如剪刀般锐利,一直延伸到漓江的尽头。
- 潞河:可能是指北京附近的一条河流,潞河风景与桂林有相似之处。
- 方千度:大约一千年的时间。
- 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庾信曾任梁朝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仁威将军,世称“庾开府”。
- 恺之堂里:恺之是南朝梁代画家谢赫的字,他的堂子内可能有画作。
- 十二年来人事改:形容时间流逝,许多事情已经改变。
- 问司马:可能是在询问关于司马懿的事情。
- 鬓丝余几:形容岁月的痕迹,头发变白了。
- 榕树门东支手版:描述在榕树下休息的场景。
- 忆长安、梦绕零陵:回忆在长安时的美好时光。
- 题画者、共悲喜:描绘了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共同经历悲伤和喜悦。
译文
我在桂林边山城的角落,伏波将军的岩洞底下。我在这里送别客人,就像画中描绘的那样。我已经在这里做官多年,但如今又要离开了。潞河的风景与我所见的南昌香令相类似,恺之的堂子里可能有画作。
十二年来世事变迁,只感到时光荏苒,人事已非。现在只能问司马,你的头发还剩多少白丝? 榕树下我回忆起长安的旧梦,梦中仿佛回到了零陵。而那些题画的人,都经历了悲喜交加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通过对比桂林的自然景观和潞河的风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变迁。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