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宦何堪数。
让先生、风裙月扇,歌儿舞女。
达者为官游戏耳,续了袁家新谱。
谁唱得、屯田乐府。
非我佳人应莫解,向花间、自点檀匡鼓。
奏绝调、可千古。
秋霄想见文心苦。
列名姬共持椽烛,筝琶两部。
忍冻挥豪辞半臂,明月西楼才午。
尽一串、珠喉吞吐。
越霰吴霜篷背饱,奈年来、王事都靡监。
藉竿木、尚能舞。
【注释】
达者:得达官显贵的人。袁家新谱:袁枚的家族谱牒。屯田乐府:指汉代边地屯戍之地的民歌。非我佳人:不是我的佳人。向花间、自点檀匡鼓:在花丛中自己击打着檀板伴奏。奏绝调:弹奏着绝妙的曲子。文心苦:指词人内心的痛苦。越霰吴霜:比喻严寒的天气和风霜。王事:公务。藉竿木:借倚着长竿,以助舞兴。
【赏析】
《贺新郎·名宦何堪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写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写词人对名利富贵的淡泊之情,下片写词人情思之深及身世之感。
“名宦何堪数”,起句即说做官算得了什么?功名利禄,都是浮云,何必执着追求呢!“让先生”二句,进一步发挥“名宦何堪数”这一观点,说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过是“达者为官游戏耳”,“续了袁家新谱”,无非是为了应酬而已。“谁唱得”三句,又转出“非我佳人应莫解”一句,说自己虽然能吟诗填词,但若没有佳人的帮助,恐怕难以写出好的诗篇。“向花间”三句,进一步发挥“非我佳人应莫解”的观点,说自己虽然有才情,但在花丛之中,也只能自娱自乐,而不能使美人为之动情。这几句话,既表现了词人的傲世之心,也表达了他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思想境界。
“奏绝调、可千古”两句,承“谁唱得”而来,说自己虽然能填词作曲,但只有自己欣赏,而无法使世人理解欣赏。这种思想,固然是清高的表现,但也未免过于孤芳自赏了。“秋霄想见文心苦”两句,由上文的“独赏”转而写“众赏”。词人说,想到秋天的天空里,文人才子们争相施展才华的情景,真是令人感到心酸。他们或挥毫泼墨,或弹琴奏乐,或咏诗作文,或作画赋诗,其才情之出众,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然而,这些文人雅士们的才华,又能有多少实际作用呢?他们只能在朝廷之上,或在宴会之间,炫耀自己的才华,而真正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又有几个呢?这种感慨,既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叹。
“列名姬共持椽烛”两句,写宴席上的歌舞场面。词人说,宴会上,许多美女们手持着灯烛,翩翩起舞。她们或弹奏筝琶,或歌唱歌曲,都表现得十分出色。而自己则忍受着寒冷的天气,一边挥动着袖子,一边吟诵诗词。这种情景,既表现了自己的清高孤傲之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尽一串、珠喉吞吐”两句,是对宴会上歌舞音乐的赞美。词人说,那些唱歌的人,声音婉转悠扬,如同一串珍珠落玉盘;那些弹琴的人,琴声如泉涌般清澈悦耳。这种美好的音乐,真是令人陶醉不已。然而,词人心中却充满了忧郁和失落感,他感叹道:“越霰吴霜篷背饱,奈年来、王事都靡监。”越州的霰雪和吴地的霜寒都冻得人透不过气来,但是,自己却只能忍受着寒冷的天气,为国家的事情奔波劳碌,实在是一种无奈啊!这里的“王事”,指的是国家政务。“奈年来、王事都靡监”一句,既是对自己的处境的感叹,也是对朝廷腐败无能的讽刺。
上阕写词人对名利富贵的淡泊之情;下阕写词人情思之深及身世之感。整首词风格清奇俊逸,意境高远开阔,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