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熏炉未烬,分秋宇、染铅丹。
正露重铜盘,风摇钿粟,暗和沉檀。
珊珊。
佩璎零乱,捣花房、声共晓钟闲。
一串胸垂圆相,双心臂缠清寒。
窗闲。
待洗尘烦。
斜挂处、藕丝单。
认现住冰轮,前身香国,不算缘悭。
更番秋期细数,胜纤痕、留印在雕阑。
宛转仍酬密愿,氤氲难解连环。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原诗:
木兰花慢 赋木犀香数珠
讶熏炉未烬,分秋宇、染铅丹。
正露重铜盘,风摇钿粟,暗和沉檀。
珊珊。
佩璎零乱,捣花房、声共晓钟闲。
一串胸垂圆相,双心臂缠清寒。
窗闲。
待洗尘烦。
斜挂处、藕丝单。
认现住冰轮,前身香国,不算缘悭。
更番秋期细数,胜纤痕、留印在雕阑。
宛转仍酬密愿,氤氲难解连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格式要求逐句翻译并给出注释。
第一句:
译文: 惊讶的是熏炉还没有熄灭,分染了秋天的天空,沾染了铅丹的颜色。
- 注释: “惊讶”表示作者对某种情况或现象感到意外;“熏炉”是古代的一种取暖工具,这里指代香炉;“分染”是指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颜色;“秋宇”指的是秋天的天空,“铅丹”是一种矿物质颜料,这里用来比喻色彩斑斓。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香气四溢的氛围。
第二句:
译文: 当露水沉重地滴落在铜盘上,微风摇曳着钿状的装饰物,仿佛是在调和着沉香和檀香。
- 注释: “露重”指的是空气中的水分很重,露水很多;“铜盘”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容器,常用来盛放食物或者香料;“风摇”指的是风吹动;“钿粟”是一种装饰品,形状像粟米,这里用来形容风中摇曳的样子。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第三句:
译文: 珊珊的声音,像是佩饰叮当作响,又像是在早晨敲钟的时候。
- 注释: “珊珊”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佩璎”指的是佩戴的饰品;“碎乱”表示这些饰品被摘下来时的样子;“捣花房”指的是捣碎花朵的动作;“声共晓钟闲”意思是说这些声响伴随着清晨的钟声一起响起。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早晨的美好时光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琐碎之事。
第四句:
译文: 一串珠子串成胸前的装饰品,形状圆润相映,两颗心缠绕在一起,显得格外清凉。
- 注释: “一串”指的是一串珠子;“胸垂”指的是胸前悬挂的物品;“圆相”指的是圆形的形状;“双心”指的是两颗心;“臂缠”指的是手臂缠绕;“清寒”指的是清凉的感觉。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珠子串成胸前装饰品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美丽物品的喜爱之情。
第五句:
译文: 闲暇之时,我等待着洗净心中的尘埃烦扰。
- 注释: “闲”表示空闲的时间;“窗闲”指的是窗外无事可做的时刻;“待洗尘烦”意味着等待洗涤心灵的杂念和烦恼。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闲暇时间的珍视以及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第六句:
译文: 斜挂在高处的藕丝如同一根根孤单的线索,等待着被解开。
- 注释: “藕丝”指的是荷叶上的丝状结构;“孤线”表示孤单的线条;“单”表示单一。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荷叶上的丝状结构随风飘扬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缘分的感慨和期待。
第七句:
译文: 辨认出那些曾经居住过的明月,它们曾是前身的香国,如今不再有缘份。
- 注释: “冰轮”指的是月亮;“前身香国”指的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指代月亮;“算”表示计算、估量;“不算缘悭”指的是没有缘分,无法再相见。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缘分变化的感慨。
第八句:
译文: 随着季节的变换,我要不断地去数算秋天的天数,总比留下纤痕在雕栏上更为珍贵。
- 注释: “更番”表示轮流;“秋期”指的是秋天的日子;“细数”指的是仔细计算;“胜”表示胜过;“雕阑”指的是雕刻精美的栏杆。
- 赏析: 这一句强调了秋天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时间的价值。
第九句:
译文: 宛转之间,仍然能够回应你的密愿,但香气难以与前身相连,难以解开那连环。
- 注释: “宛转”表示曲折、回环;“酬”指的是回应、满足;“密愿”指的是内心深处的愿望;“氤氲”指的是缭绕、弥漫;“难解连环”指的是难以解开的连环,比喻情感纠葛。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愿望和情感的复杂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通过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