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吟渐入梅花梦,悽悽雁声催晓。
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
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
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
长桥旧游在否?
两三株断柳,曾倚孤棹。
病枕支愁,征衣浣泪,谁信如今怀抱。
江湖岁杪,羡画里闲身,一蓑归早。
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
赏析:
《台城路三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组曲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远幽寂、凄婉动人的画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和注释:
注释
冷吟:指在寒冷中吟咏。
梅花梦:以梅花为梦的比喻,形容心情宁静如梦。
悽凄雁声:指大雁南飞的声音,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时的哀愁。
湿重帆迟:指船帆因湿重而难以启航。
波凝岸寂:水面因风浪平息而显得格外寂静。
碎泻银河:形容水花四溅,如同银河般璀璨。
天涯缥缈:形容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
沙尾风回:指船尾靠近沙滩时,风向改变。
柁牙云绕:指船舵上的缆绳缠绕在一起,形成云状。
琼箫:指美丽的笛子。
艳词:指美好的诗词。
小红:通常指女子,此处可能指代作者所爱之人。
长桥旧游在否?:询问是否还有机会再见到过去的朋友或伴侣。
两三株断柳:描述柳树的枝条已经折断的样子。
曾倚孤棹:曾经依靠着孤舟。
病枕支愁:形容因疾病而无法入睡,只能依靠枕头来支撑愁绪。
征衣浣泪:形容穿着出征的衣服,泪水洗刷了衣裳。
谁信如今怀抱:表示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作者的心情。
一蓑归早:形容归乡早归,穿着蓑衣。
隐约遥山:形容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
睡眉休更扫:表示不要因为疲倦而打扰自己的睡容。
译文
在寒冷中吟咏,进入梦中仿佛置身于梅花之中。
凄凉的雁叫声催人早早起床,船帆因湿重而行驶缓慢。
波浪静止,岸边寂静,无数水滴倾泻而下。
远方的景色朦胧缥缈,正逢沙尾处的风向改变,舵牙云绕。
剩下的只有一支美丽的笛子,但美丽的词句已无法传达给小红。
还记得长桥下的旧游之地吗?
几棵树木的枝干已经折断,曾经独自倚靠在孤舟之上。
病榻上支撑愁绪,征战的衣物洗涤了眼泪,谁能相信我现在的心绪?
江湖岁末,羡慕画中闲适自在的身影,披着蓑衣早日归来。
隐隐约约的山影,不要扫去梦中的睡颜。
赏析
此词以“冷吟渐入梅花梦”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吟唱,仿佛置身于梅花的梦中,这种境界既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也暗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接下来的句子“凄凄雁声催晓”则通过大雁南飞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别离时的凄凉感,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在孤独中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湿重帆迟,波凝岸寂,碎泻银河多少?”这几句通过对帆重、水波、银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沉重和迷茫。同时,“天涯缥缈,正沙尾风回,柁牙云绕。”这几句则通过描绘遥远的天际、沙尾处的风向变化以及舵牙上缠绕的云彩,进一步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在接下来的部分,词人转向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剩得琼箫,艳词难付小红了。”这两句通过回忆起与心爱的人的往事,以及对美好诗词的无力表达,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遗憾。而“长桥旧游在否?”则直接询问过去的朋友或伴侣是否还在身边,表达了词人对重逢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怀念。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展望和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一蓑归早”意味着词人希望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归宁静的生活;“隐约遥山,睡眉休更扫”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词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邃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