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缬红绡约翠钿,碧萝笼月伴秋千。
今夜新寒分一半,到郎边。
蛮蜡同心摇翠幌,蜀筝纤手压朱弦。
学啭春莺浑不似,似啼鹃。
诗句释义:
- “摊破浣溪沙”:这是一首宋代词牌名,”摊破”意味着将原调式扩展或改变,以适应特定的情感表达。
- “约翠钿”:约指用簪子固定或装饰,翠钿是一种用翡翠制成的装饰品,这里指的是女子的发饰。
- “碧萝笼月伴秋千”:碧萝通常指绿色的植物,笼月则是用布或其他材料罩住月亮,使月光柔和而明亮。秋千是古代的一种游乐工具,常在庭院或公园内使用。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明月被绿萝轻轻覆盖,与秋千上的人影相伴。
- “今夜新寒分一半”:新寒是指寒冷的感觉刚刚出现,分一半则可能表示这种感受是均匀分布的,或者说是一半的寒冷伴随着另一半的暖和。
- “到郎边”:到郎边意味着靠近男子身边,这里的“郎”可能指的是情人或爱人。
- “蛮蜡同心摇翠幌”:蛮蜡可能是某种特殊材质的烛台,同心则是形容蜡烛或灯火的光芒集中而不分散。摇翠幌即摆动着绿色窗帘或帷幕,这里的“翠幌”可能指的是带有翠色边缘的窗帘,或者是指室内装饰中的一种绿色元素。
- “蜀筝纤手压朱弦”:蜀筝是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弦乐器,此处提到的“纤手”指的是手指纤细灵活,能够操作筝弦的人。压朱弦则可能指的是用手指轻按或控制筝弦的动作,朱弦是涂有红色染料的弦,这里指的是筝弦的颜色。
- “学啭春莺浑不似,似啼鹃”:学啭春莺是指模仿春天黄莺鸣叫的样子,但并不完全像,因为莺鸟的叫声清脆悦耳。似啼鹃则比喻歌声虽然婉转动听,但却带着悲伤的情感,鹃是一种杜鹃鸟,以其哀鸣著称。
译文:
摊破浣溪沙二首其二
醉缬红绡约翠钿,碧萝笼月伴秋千。
今夜新寒分一半,到郎边。
蛮蜡同心摇翠幌,蜀筝纤手压朱弦。
学啭春莺浑不似,似啼鹃。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女子在中秋之夜与情人共度的时光。画面中的女子身着华丽的衣裳,手持翠钿,坐在秋千上享受着月光的照耀。她仿佛被这宁静的夜晚包围,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安宁,但同时也体会到了新寒带来的一丝凉意。
接下来的词句展现了女子与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共享着这份宁静,仿佛只有他们两人的世界。女子似乎在向情人靠近,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然而,这种亲近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温暖,反而让女子感到些许的不安。
最后几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绪。她模仿黄莺的叫声,试图让自己的歌声更加婉转动听。但最终,她的歌声却显得有些悲哀,就像杜鹃的啼声一样。这可能反映了女子对爱情的感慨或是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略带忧伤的女子形象。同时,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爱情、友情和人生的种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