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昏香烬。
屏掩帘垂,霜风划地凄紧。
冷落东篱,还是送秋将近。
忽听数声哀雁,下虚窗、一行云影。
似怨语,感离魂、过尽也无乡信。
月浸寒塘烟暝。
叹孤飞、断苇欲栖难温。
水远天长,博得雪泥纤印。
歧途更怜矰缴,望关山、偏多别恨。
又几度,警愁暝、清泪独揾。

译文:

在昏暗的灯光下,香炉里的灰烬已经燃尽。屏风被遮挡着,帘子垂下,冷风吹过地面,带着刺骨的寒意。秋日的景色让人感到寒冷和凄凉,东篱之下,还是秋天的气息,但送别的时刻已经临近了。忽然听到几声哀伤的雁鸣声,它们飞过空旷的房间,留下一行云影。这些雁鸣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仿佛触动了人们的离魂之痛,但即使过了千山万水,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月亮映照在寒冷的池塘上,夜色朦胧,烟雾蒙蒙。感叹孤单的飞行者,断苇想要栖息却难以找到温暖的地方。距离遥远,天空广阔,只能得到一片雪地上的痕迹。更令人怜悯的是弓箭,望着远山,却常常有别离的苦恨。又有多少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哭泣,擦去眼角的泪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与思念之情的词作。词的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寂静、凄清的夜晚,灯火阑珊,香炉已灭,屏幔低垂,风声呼啸。这种环境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接着,词人的视线转向窗外,看到几只哀伤的雁群掠过窗前,留下了一道道云影。这“似怨语、感离魂”的句子,生动地刻画了雁群的哀鸣,以及这种声音带给人的离愁别绪。雁群的悲鸣,不仅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预感,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哀伤和无助。

词的后半部分转入现实,描述了雁群离去后的孤寂景象。词人感叹孤飞的芦苇难以找到栖息之所,水远天长,连一片雪地上的痕迹也难以捕捉,进一步突出了雁群的飘零和无助。同时,词人通过“博得雪泥纤印”的比喻,表达了对雁群命运的同情和对它们所受苦难的感慨。而“歧途更怜矰缴”、“望关山、偏多别恨”等句则展现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他既希望能找到他们的踪迹,又担心他们的安危。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词人的复杂情感。

这首词以雁为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离别、思念和孤独的深深感慨。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