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年光,脱绵时节,绿遍裙腰芳草。
雒阳贵籍,紫府真妃,脸晕露华春晓。
记得年前种时,一朵矫柔,问年犹小。
自画堂养就,芳姿渐长,闲愁不少。
蓦听得、杜宇催归,浓春将谢,先自替花烦恼。
排当檀板,料理金樽,花径夜来频扫。
追想开元旧游,玉笛宁王,琵琶贺老。
只日斜客散,满栏姹紫,剩游蜂绕。

【注释】

  1. 惜馀春:惜春,即惜花。
  2. “飞絮”句:柳絮飞舞,春天过去(指立夏前一日)了。
  3. 绿遍裙腰芳草:芳草绿遍裙腰。
  4. 雒阳贵籍:洛阳的贵族子弟。
  5. 紫府真妃:神话中神仙所居的地方,这里借指牡丹花。
  6. 年犹小:年龄小。
  7. 杜宇催归:杜宇,杜鹃鸟名,又名子规。杜鹃声悲切,古人常以此比喻哀伤之情。
  8. 排当檀板(dān bǎn):排当,乐器名,此处指琵琶。
  9. 玉笛宁王:宁王,李白自称。玉笛,泛指音乐。
  10. 琵琶贺老:贺老,即贺怀智,唐代著名琵琶家。
  11. 只日斜客散:只日,独日,只有一天。
  12. 满栏姹紫:姹紫,形容牡丹花颜色艳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牡丹的繁盛,次联写牡丹的娇艳,颔联追忆往昔与牡丹的交往,颈联写牡丹的凋零,尾联写诗人对牡丹的喜爱。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
    “飞絮年光,脱绵时节,绿遍裙腰芳草。” 春末夏初,百花盛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牡丹了。它花开如雪,色彩绚丽,花香四溢,令人陶醉。诗人用“飞絮”和“脱绵”来形容牡丹的花朵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牡丹繁花似锦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洛下贵游,紫府仙姬,脸晕露华春晓。” 洛阳是牡丹的故乡,这里的人们热爱牡丹,将其视为珍宝。而牡丹则成为了洛阳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赏花。诗人以“紫府仙姬”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动人,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特点。同时,诗人还提到了牡丹花的颜色,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记得年前种时,一朵矫柔,问年犹小。”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牡丹树下栽种牡丹的情景,那时的牡丹还是娇嫩的幼苗,现在却已经长成了美丽的花朵。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自画堂养就,芳姿渐长,闲愁不少。” 诗人将自己比作牡丹的主人,精心呵护着牡丹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牡丹的花朵逐渐长大,而诗人心中的忧愁也随之增多。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
    “蓦听得、杜宇催归,浓春将谢,先自替花烦恼。” 突然听到杜宇鸟的鸣叫声,提醒着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开始为牡丹的未来担忧起来,担心它们会被其他花朵取代而失去生机。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保护。
    “排当檀板,料理金樽,花径夜来频扫。” 为了迎接牡丹的到来,诗人准备了精美的餐具和酒杯,邀请朋友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美景。他们在花径上漫步赏花,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种描写既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友谊。
    “追想开元旧游,玉笛宁王,琵琶贺老。” 诗人回忆过去的往事,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过他的友人。他们一起聆听玉笛的声音,一起演奏琵琶的乐曲,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这种怀旧情怀使得诗歌更加充满深情。
    “只日斜客散,满栏姹紫,剩游蜂绕。” 随着夕阳的落下,客人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了盛开的牡丹花和翩翩起舞的蜜蜂。这种宁静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