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
恰园后篱边,几丛新长,胭脂三五。
湘娥竹下啼猩雨。
洒鹃痕映空山暮。
算风味世上,侯鲭禁脔应妒。
山馆下、极望嫣然,早已向、幽窗催句。
正此际、太常斋日,小摘珊瑚一树。
浣馀还怕芳香损,倩筠篮把红鲜护。
傍阑干住。
误飞下、衔花燕羽。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
- “三月”指的是春季的开始。“厨娘”指家中的女主人或者是厨房里的女子。
- “乍榨就”表示刚刚被榨汁。
- “桃花茜醋”中的“桃花”可能是指一种红色的染料,而“茜醋”是一种红色的食物调料。
- 整句可能是在描述女厨师刚用桃花和茜醋调制成的饮料。
- 恰园后篱边,几丛新长,胭脂三五。
- “恰园后篱边”描绘了一幅花园后的篱笆旁的景象,强调地点是在花园的后面。
- “胭脂三五”形容颜色鲜艳如胭脂的植物有三四株。”胭脂”在这里比喻为红色的花朵或是果实。
- 整句表达了对花园中新鲜生长的几簇胭脂般鲜艳的植物的赞赏。
- 湘娥竹下啼猩雨。
- “湘娥”是古代神话中湘江女神的形象,这里用来指代竹子下的某个场景或自然现象。
- “啼猩雨”形容一种仿佛猩猩啼哭般的降雨声,增加了一种神秘和诗意的氛围。
- 洒鹃痕映空山暮。
- “洒鹃”是一种杜鹃鸟,通常以其叫声美丽著称。
- “洒鹃痕”指杜鹃鸟在傍晚时分留下的踪迹。
- 这句描述了傍晚时分,杜鹃鸟在空山上留下痕迹的景象。
- 算风味世上,侯鲭禁脔应妒。
- “风味”在这里指食物的风味或味道。
- “侯鲭禁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级烹饪材料,也指珍贵的食材。
- 整句意思是这样的风味和美味,即便是高贵的侯鲭也会嫉妒。
- 山馆下、极望嫣然,早已向、幽窗催句。
- “山馆”可能指的是山上的小屋或者小亭。
- “极望”意味着从高处往下看。
- “嫣然”形容微笑的样子,此处指景色美好到让人微笑。
- “幽窗”可能是指一个安静的小窗子。
- “催句”意味着急切地写下诗句。
- 整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看到美丽的风景,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急于将这份美景化作诗句。
- 正此际、太常斋日,小摘珊瑚一树。
- “太常斋日”指的是皇帝举行斋戒仪式的日子。
- “小摘珊瑚”中的“珊瑚”可能是指珊瑚树上的果实,这里的“小摘”意味着采摘。
- 整句描述了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皇帝斋戒),诗人去摘取了一棵珊瑚树的果实。
- 浣馀还怕芳香损,倩筠篮把红鲜护。
- “浣馀”可能指的是清洗完毕剩余的东西。
- “筠篮”是用竹条编织而成的篮子,这里指用来装水果的篮子。
- “红鲜”指的是颜色鲜亮的水果。
- 整句意思是清洗完剩余的水果担心其香气受损,所以小心翼翼地用竹篮来保存。
- 傍阑干住。误飞下、衔花燕羽。
- “傍阑干住”中的“傍阑干”指的是靠近栏杆站立。
- “误飞下”可能是指鸟儿不小心飞下来。
- “衔花”指燕子衔着花。
- “燕羽”可能是指燕子的身体或翅膀上的羽毛。
- 整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在栏杆边站着,看到燕子不慎飞落下来,并叼着花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桃花茜醋”、“湘娥竹下啼猩雨”、“洒鹃痕映空山暮”,使得景物栩栩如生,充满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美食的赞美,如“侯鲭禁脔应妒”,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中还有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描绘,如“浣馀还怕芳香损,倩筠篮把红鲜护”,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