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粉距,昂首晴秋羞哙伍。
恼杀诗翁,得失偏呶鸡与虫。
乾坤夜黑,何日一鸣天下白。
角角堪惊,总是秦关过客声。

【注释】

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慢》、《木兰花令》,是词牌名。

其一:第一首,第一首的首句为“绛帻横秋”。

其二:第二首,第二首的首句为“绛帻横秋”。

潘原白:指潘世赏。

潘世赏:明末清初画家。

恽南田:即杨州(今江苏扬州市),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以水墨写意见长。

潘原白所画绛帻横秋图:潘世赏所画的一幅绛色围巾横在秋天的画面。

花冠粉距:花冠上装饰着粉红色的东西。

昂首晴秋羞哙伍:昂着头,在晴朗的秋天里,感到羞于像那些鸡虫一样争食。

恼杀诗翁:烦扰了诗人的兴致。

得失偏呶鸡与虫:喜怒无常,时而喜欢时而恼怒。

乾坤夜黑:天地间一片昏暗。

一鸣天下白:一声长啸就能使天下变得明亮。

角角堪惊:角声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秦关过客声:从秦国边境传来的过客声音。

【赏析】

这首词作于崇祯十二年(1639)春天。当时作者正在南京,因友人潘世赏所画的《绛帻横秋图》,触目而感伤时局,于是写了两首词寄给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起首两句,词人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绛帻横秋”是一幅秋日景象,但画面上的主人公并不是秋景而是一群鸡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明亮的秋天里,主人公昂首而立,却因为鸡虫的争执而面带羞涩。词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刻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内心的愤懑之情。

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悲愤与无奈。“恼杀诗翁”,词人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得失偏呶”,则道出了他内心的纠结;“乾坤夜黑”,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前景的悲观态度。

最后两句,词人运用了一个典故:“一鸣天下白。”这里的“鸣”指的是发声,也就是发出声音或做出行动。“一鸣天下白”则是希望人们能够振臂高呼,振奋精神,从而使得整个国家变得光明。然而,词人又用“角角堪惊”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认为这种声音足以令人心惊胆战,担心这种声音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宁。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秋天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自己内心矛盾情绪的复杂心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仍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期待着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