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年少春衫绿,鸣筝竞唱棠村曲。
檀板鹧鸪天,丛台月正圆。
谢公犹子在,才调空群辈。
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

菩萨蛮 赠梁陶侣 棠村夫子小阮

邯郸年少春衫绿,鸣筝竞唱棠村曲。

檀板鹧鸪天,丛台月正圆。

谢公犹子在,才调空群辈。

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

注释:

  1. 邯郸年少春衫绿 - “邯郸”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物,但具体是什么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春衫绿”指的是春天的衣服是绿色的。
  2. 鸣筝竞唱棠村曲 - “鸣筝”指的是弹筝的声音,“竞唱”则是比赛唱歌。“棠村曲”很可能是指当地的一首曲子。
  3. 檀板鹧鸪天,丛台月正圆 - “檀板”是一种打击乐器,“鹧鸪天”可能是一首歌的名字,“丛台”是一座山或建筑的名称,“月正圆”意味着月亮是满月。
  4. 谢公犹子在,才调空群辈 - “谢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犹子”可能是指他的子孙或者后代。“才调”指的是才华和才能。“群辈”指的是一群的人。
  5. 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 - “紫罗囊”是一种用紫色丝绸做的袋子,用来装书或者其它东西。“玳瑁装”则是指用玳瑁壳作为装饰的物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词,主要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某个场合下,与梁陶侣、棠村夫子等人一起唱歌的场景。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人以“邯郸年少春衫绿”开篇,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着,“鸣筝竞唱棠村曲”一句,描绘了一幅人们在春天里欢歌笑语的画面。这里的“鸣筝”和“竞唱”都传达出了春天的热闹和欢乐。

“檀板鹧鸪天,丛台月正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如水,照在丛台上,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檀板”和“鹧鸪天”都是古代音乐术语,分别指的是打击乐器和歌曲名。而“丛台月正圆”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谢公犹子在,才调空群辈”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美之情。这里的“谢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的人物,而“犹子”则是对其子孙的一种尊称。同时,“才调空群辈”则表明诗人认为只有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才能够在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爱情、家国等主题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