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三更风露无声。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
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

【注释】

高阳台:即《高阳台·咏秋雨》。

庵题:指作者在小庵中作的词。

屏角催筹:用古代计时法,一更约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棂(líng)眉镇押:用棂木做成的画眉装饰品。

三更风露无声:深夜没有声响。

玉倚兰篝:形容香炉中的香料燃烧时发出的香味像白玉一样洁白。

宛转春情:形容女子婉转动人的样子。

鹅溪绢:用鹅溪出产的美纸制成的画卷等。

风流:这里指文才横溢的人。

湘华:湘水之花。传说湘水之神所生,故又名湘妃泪。

玉局:指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

藏娇:指美女。

贴鬟送语:美女们把头发梳理好后送到嘴边说话。

迎睐传樽:美女们迎着目光微笑,传递酒杯。

莫漫歌:不要胡乱地歌唱。

阑干望:栏杆上望远方。

旷银河、淡月疏星:形容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更罗纨:更加美丽的罗纱衣。

小字书来,蚕尾红生:指书信中有小字记载,蚕丝织成的衣服上红色的丝绸颜色鲜艳。

【赏析】

《高阳台》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画阁夜吟图”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人图,借以抒写自己的情怀。全词通过描写美人的仪态、神态、音容笑貌,以及她与词人的相知相惜,表达了词人对这位美人的爱慕之情。

上片首二句写美人在小庵中吟诗的情景。“屏角催筹”,用古计时之法,一更大约两小时,三更时分已至,而美人仍在吟诗,可见其才思敏捷,情韵悠长。“棂眉镇押”,指美人画眉的修饰。“三更风露无声”,写深夜的寂静。“玉倚兰篝”,指美人手中点燃的香,发出幽雅的香气。这三句写出了美人的清高脱俗,也暗示了她的孤独寂寞。

接下来两句写美人吟诗时的神情姿态。“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这里的“香心”是指美人的心香,“拓”是展开的意思。“风流”指的是文人才气横溢,“玉局”指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两人都是极有才气的文人。这两句表明了美人不仅才情出众,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

下片开始三句写美人吟诗的内容和风格。“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这里的“湘华”指的是湘江的水花,传说湘江之花能化为泪滴。这句的意思是说,美人吟诵的诗句,仿佛能将湘江之水化作泪珠,让人感动落泪。“度入瑶笙”是说这首词被谱入音乐,成为乐器演奏的曲子。这三句写出了美人吟诵诗歌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是写美人的容貌和她与词人的交往。“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这里的“藏娇”是指美女藏匿于帘幕后,不露面。“贴鬟送语”是指美女们在说话时,将发髻贴在鬓边。“迎睐传樽”是指美女们在迎视词人时,传递酒杯。这三句写出了美人的美丽和她的聪明伶俐。

过片三句是写美人与词人的亲密关系。“莫漫歌,隔花须有眠莺。”这里的“莫谩”是指不要轻率地唱歌,因为词人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位美人,不忍心让她听到自己的歌声。“眠莺”是指栖息在树枝上的黄莺鸟,它们总是在夜间休息,白天鸣叫。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对美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两句是写词人对这封信的珍惜和珍重。“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这里的“旷银河”是指广阔的夜空,“疏星”是指稀疏的星星,暗指词人仰望天空时的孤寂之感。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对这封信的珍惜程度以及对美人的思念之情。结尾一句是写词人对这封信的珍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这里的“罗纨”是指华丽的丝绸衣服,“蚕尾红生”是指丝绸衣物的颜色鲜艳。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对这封信的喜爱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美人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人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