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户斜曛,铜街薄暝,窥人柳眼犹青。
几换晴阴,东风又绿林亭。
流莺劝我花间醉,怕花枝、万一多情。
最愁人,何处高楼,今夕残筝。
韶华不分成萧瑟,奈江关庾信,略约平生。
戏鼓饧箫,尊前尽费春声。
蘼芜特地伤心碧,算年年、总负清明。
更何堪,旧垒红襟,来话飘零。
【注释】:
- 高阳台:一种词牌名。
- 沤尹社:指宋孝宗时,张孝祥、范如山、秦桧等奸党集团。
- 网户斜曛:斜阳的余晖映照在窗户上。
- 铜街:指杭州的古街道,旧称临安路。
- 窥人柳眼犹青:比喻新绿尚未完全消退,柳叶仍然呈现出青翠的色彩。
- 几换晴阴:几次变化着天气的阴晴。
- 东风又绿林亭:形容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 流莺:即黄莺,常在花间鸣叫。
- 花间醉:在花丛中沉醉。
- 最愁人:最令人感到忧愁。
- 何处高楼,今夕残筝:在高处眺望,今夜只剩下一架残破的筝声。
- 韶华不分成萧瑟:美好的时光不应该变得凄凉萧条。
- 奈江关庾信:面对长江的关口,想起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 戏鼓饧箫,尊前尽费春声:在尊前随意演奏,浪费了春日的美好时光。
- 蘼芜特地伤心碧,算年年、总负清明:特别让人伤心的是春天的美景被无情地破坏,总是辜负了清明节。
- 更何堪:还有什么可承受的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词以“高阳台”为题,通过描绘西湖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
首句“高阳台:和沤尹社作韵,我非社中人也”,以高阳台起兴,引出下文的咏物抒情。这里的“沤尹社”是指南宋时期奸臣当道的政治局面,而“我非社中人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黑暗政治的不满和厌恶。
接下来的句子中,“网户斜曛,铜街薄暝,窥人柳眼犹青”,描绘了杭州西湖边的美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几换晴阴,东风又绿林亭”则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接下来的几句中,“流莺劝我花间醉,怕花枝、万一多情”,通过对流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而“最愁人,何处高楼,今夕残筝”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痛苦。
最后的几句中,“韶华不分成萧瑟,奈江关庾信,略约平生”和“戏鼓饧箫,尊前尽费春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而“蘼芜特地伤心碧,算年年、总负清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痛苦。
这首词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