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烟绕尽缠绵字,正日书难至。
斜阳莫去倚层楼,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
湘帘那有巫云影,有亦无踪迹。
箫声吹出晚凉天,无奈一钩新月、又帘前。
诗词名句“炉烟绕尽缠绵字,正日书难至。斜阳莫去倚层楼,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的赏析如下:
- 词语释义:
- 炉烟绕尽:形容书房里烟雾缭绕,气氛静谧而深远。
- 缠绵字:指文字或诗句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与思念。
- 正日书难至:意味着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读书变得困难,可能是因为心情不佳或环境影响。
- 斜阳莫去倚层楼:暗示在落日时分,不宜登高远望,因为夕阳西下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感和忧郁情绪。
- 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这种思念带来的无尽忧愁。
- 译文诠释: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充满文人墨客气息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 “炉烟绕尽缠绵字”形象描绘了书房内弥漫的烟雾与书籍的气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 “正日书难至”则表达了作者在晴朗日子里难以集中精神阅读的状态,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或心情所致。
- “斜阳莫去倚层楼”则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高处眺望景色时所感受到的落寞和哀愁。
- “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更是将作者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情呼唤,传达了无尽的思念与忧愁。
- 背景分析:
- 创作时期:此词写于李煜被毒死之前,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此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 历史背景:此词反映了南唐灭亡后,李煜归顺宋朝的情感转变。在这段时期,李煜经历了从皇帝到普通臣子的落差,心境也随之发生变化。
- 文化背景:宋代文化注重文雅风流,文人墨客之间常有诗词交流。李煜作为南唐的文学巨匠,其作品深受宋代文人的欣赏和喜爱。
- 思想内涵:
- 孤独与寂寞:“炉烟绕尽”和“斜阳莫去倚层楼”等意象描绘出诗人在独处时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不仅是物理上的独处,更是心理上的空虚和无助。
- 对远方的深切怀念:“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超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 对现实不满与失落:“正日书难至”和“斜阳莫去倚层楼”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对现实的不满和失落。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或是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 艺术手法:
- 意境营造: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营造意境,如“炉烟绕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书房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深远。同时,“斜阳莫去倚层楼”又为诗增添了一份凄美之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正日书难至”中的孤独与迷茫,“知道小屏山外、几重愁”中的思念与忧愁。这些情感真挚动人,触动人心。
这首《虞美人》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词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