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万籁生,夜卧喧逾静。
启扉望明河,月在西峰岭。
庭深如水流,松竹乱人影。
清泉鸣草际,葛衣露中冷。
幽情惬所遇,纷虑向兹屏。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宿惠山

空山万籁生,夜卧喧逾静。

启扉望明河,月在西峰岭。

庭深如水流,松竹乱人影。

清泉鸣草际,葛衣露中冷。

幽情惬所遇,纷虑向兹屏。

注:

  • “空山万籁生”: 描述的是夜晚时分,山中的自然声音开始响起,包括风声、鸟叫声等,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生动的山林夜晚景象。
  • “夜卧喧逾静”: 表示在夜间睡觉时,由于外界的声响变得喧闹,打破了原本的宁静状态。
  • “启扉望明河”: 打开窗户望向外面的河流,月亮在西边的山峰上。这里的“明河”指代天空中的银河或者明亮的河水。
  • “月在西峰岭”: 在诗歌的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西峰”这一具体地点,将月亮与山脉相结合,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夜空图景。
  • “庭深如水流”: 庭院深邃,像水流一样绵延不断,给人一种深远和平静的感觉。
  • “松竹乱人影”: 松树和竹子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混乱无序,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 “清泉鸣草际”: 泉水在草丛间发出清脆的声音,增加了夜晚的生机和活力。
  • “葛衣露中冷”: 穿着葛衣,感受到露水带来的寒意,体现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凉爽。
  • “幽情惬所遇”: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纷虑向兹屏”: 心中的纷扰忧虑被这宁静的环境所隔离,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惠山的一个晚上,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万籁生”、“月在西峰岭”等,都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