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佛灯残,松响人声绝。
开门片月寒,照见数峰雪。
济上岁云暮,怀归心益切。
眷彼云中雁,失群鸣悲咽。
抱琴一含情,知音缅离别。
雪后的夜宿惠山寺,怀念着一峰。竹外佛灯残,松声人声绝。开门片月寒,照见数峰雪。济上岁云暮,怀归心益切。眷彼云中雁,失群鸣悲咽。抱琴一含情,知音缅离别。
译文:
雪后的夜晚,我在惠山寺过夜,心中思念着一峰。竹外佛灯已经熄灭,松林中的鸟鸣声也消失了。我打开门,看到一片寒冷的月光,映照着几座山峰被雪覆盖的景象。在济州这个地方,一年的冬天即将结束,我心中更加迫切地想要回家。我思念那些在天空中飞翔的云中的大雁,它们失去了同伴,鸣叫时声音悲切而低沉。我抱着古琴沉思,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离别的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旭的一首七言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夜晚雪后惠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力。
诗人以“雪后的夜宿惠山寺”开篇,营造出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对“竹外佛灯残”、“松响人声绝”等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佛灯仿佛有生命一般,为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松响人声绝”这一细节,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诗人通过“开门片月寒,照见数峰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气与雪景。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月光、雪山等自然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美丽而壮观。同时,诗人还通过“照见”这一动词,强调了月光对于雪山的映射作用,使得雪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晰、明亮。
诗人以“济上岁云暮,怀归心益切”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云暮”比作“归心”,使得整个句子富有诗意且易于理解。同时,诗人还通过“怀归心益切”这一表述,强调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期待。
诗人以“眷彼云中雁,失群鸣悲咽”两句收尾。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失群鸣悲咽”这一细节,揭示了大雁孤独无助的状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美动人。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