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本在海中央,钵具悬知挂旧房。
不泛木杯惊俗眼,一蓑烟雨渡潇湘。
以下是对《介然馆道林偶入聚落宿天宁两昔雨中思山遂渡湘饭于南台口占两绝戏之介然住庐山二十年尚能详说山中之胜 其二》逐句的注释翻译:
楞伽本在海中央,钵具悬知挂旧房。
不泛木杯惊俗眼,一蓑烟雨渡潇湘。
诗句解释与分析
- 楞伽本在海中央
- “楞伽”在佛教中指的是一种经文,这里指涉到的是某种深奥的教义或哲理。
- “海中央”比喻楞伽内容的深邃和广博,如同海洋中心一般不可触及,强调其高深莫测的性质。
- 钵具悬知挂旧房
- “钵具”指佛教僧侣所用的器物,此处可能指修行用的法器。
- “悬知挂旧房”形容这些法器的古老和珍贵,仿佛悬挂在家中的旧房子里,暗示了其历史悠久和被珍视的价值。
- 不泛木杯惊俗眼
- “不泛”意为非凡、独特,“木杯”则可能指某种特定的容器,如木制的杯子。
- 整个句子描述了一个非凡的木杯,它足以让世俗的目光感到震惊,意味着这个木杯不仅材质珍贵,而且造型独特,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赞叹。
- 一蓑烟雨渡潇湘
- “蓑衣”是古代农民常用的雨具,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他人的服饰。
- “烟雨”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美景,也有文人墨客的意境。
- “渡潇湘”则表达了一种旅行或探索的行为,潇湘可能指的是湖南一带的风景名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楞伽的颂扬和对木杯的描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此外,通过描绘烟雨蒙蒙的潇湘景色,诗人也表达了对远方旅行和探索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