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垂杨,直映到、水仙祠屋。
爱十里、花明镜面,岸沉沙腹。
几阵凉飔翻叶白,连盘骤雨跳珠绿。
是谁侬、一道拨青苹,波纹蹙。
红衣褪,开还续。
碧筒卷,擎相促。
绕菱根荇带,冷香飞逐。
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
擘生绡、悔不学丹青,描横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明确答题方向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逐句翻译,注意关键词的积累与理解,同时要能用自己的话对诗句进行概括,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郭外垂杨,直映到、水仙祠屋”:郭外的杨柳,一直延伸到水仙祠的屋檐下。“郭”,城外;“垂杨”,杨柳;“直映”,“一直”;“水仙祠屋”,即水仙祠的房屋。这两句是说,城外的垂杨柳一直伸向水仙祠。
“爱十里、花明镜面”:爱那十里之外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地明亮、清澈。“爱”,喜爱;“十里”,这里指代水仙祠的房屋,也暗含了诗人对水仙祠的喜爱之情;“花明镜面”,指水面上的荷花像镜子一样明亮、清澈。这句是说,因为喜爱十里之外水面像镜子一样的明亮、清澈,所以爱那十里之外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地明亮、清澈。
“几阵凉飔翻叶白,连盘骤雨跳珠绿”:一阵清凉的秋风把荷叶吹得翻转过来,露出白色的莲蓬,接连不断的暴雨使荷叶上滚动着绿色圆滚滚的雨珠。“凉飔”,清凉的风;“飔”,同“嘶”,疾速;“翻叶白”中的“白”,是颜色词;“连盘”“骤雨”“跳珠”都是状物用语。“翻叶白”,指荷叶翻卷过来。“连盘”、“骤雨”、“跳珠”都是状物用语,形容暴雨来临的情景。这句是说,一阵清凉的风吹过,荷叶翻卷过来,露出了白色的莲蓬。又一阵疾风过后,紧接着的是暴雨,荷叶上滚动着绿色圆滚滚的雨珠。
“是谁侬、一道拨青苹,波纹蹙”:是谁呀,在江面上划船,拨动着碧绿的荷叶,掀起层层波纹?“是谁呀”,反问的语气,表示疑问;“侬”,古时对女子的称呼,这里指划船的人;“拨青苹”,拨动着碧绿的荷叶;“波纹蹙”,指水面上荡起层层波纹。这一句是说,是谁呀,在江面上划船,拨动着碧绿的荷叶,掀起层层波纹?
“红衣褪,开还续”:红色的衣服褪去了,重新穿起来,又继续开着。“红衣”,荷花;“褪”是去掉的意思;“开还续”中的“还”是语气词,“续”是连接词,表示连续不断。这句是说,红色的衣服褪去了,重新穿起来,又继续开着。
“碧筒卷,擎相促”:碧色的荷叶卷曲起来,紧紧地相拥着。“筒”,通“团”。这一句是说,碧色的荷叶卷曲起来,紧紧地相拥着。
“绕菱根荇带,冷香飞逐”:荷叶缠绕在菱角和荇菜的根茎上,散发出阵阵香气,随风飘散。“绕”,“缠绕”;“菱根”,菱角的根部;“荇带”,水生植物浮萍的茎叶;“香”,香气。这一句是说,荷叶缠绕在菱角和荇菜的根茎上,散发着阵阵香气,随风飘散。
“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偏偏是在风前蝴蝶停留的地方,却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鸳鸯正在沐浴。这两句是说,偏偏是在风前蝴蝶停留的地方,却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鸳鸯正在沐浴。
“擘生绡、悔不学丹青,描横幅”:用手撕破生丝制成的绢帛,后悔自己没有学习画工用墨线勾勒出一幅大幅的画来。“擘”,撕破;“生绡”,生丝织成的绸缎,这里泛指绢帛;“丹青”,用墨线条描绘或以颜色描绘;“横幅”,大画幅。这一句是说,用手撕破生丝制成的绢帛,后悔自己没有学习画工用墨线勾勒出一幅大幅的画来。
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塘美景。全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结构谨严,语言精练。
【答案】
(1)郭外垂杨,直映到、水仙祠屋。
(2)爱十里、花明镜面。
①几阵凉飔翻叶白,连盘骤雨跳珠绿。
②是谁侬、一道拨青苹,波纹蹙。
(3)红衣褪,开还续。
(4)碧筒卷,擎相促。
(5)绕菱根荇带,冷香飞逐。
(6)偏是风前蝴蝶住,但无人处鸳鸯浴。
(7)擘生绡、悔不学丹青,描横幅。
译文:
城外垂杨倒影到了水仙祠屋。
爱十里之外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地明亮、清澈。
几阵清凉的秋风把荷叶吹得翻转过来,露出白色的莲蓬,接连不断的暴雨使荷叶上滚动着绿色圆滚滚的雨珠。
是谁呀,在江面上划船,拨动着碧绿的荷叶,掀起层层波纹?
红衣褪去,重新穿起来,又继续开着。
碧色的荷叶卷曲起来,紧紧地相拥着。
环绕在菱角和荇菜的根茎上,散发出阵阵香气,随风飘散。
偏偏是在风前蝴蝶停留的地方,却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鸳鸯正在沐浴。
用手撕破生丝制成的绢帛,后悔自己没有学习画工用墨线勾勒出一幅大幅的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