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笆篱、几层茅屋,为园期占三亩。
芦帘纸阁安排易,更要药垆茶臼。
溪雨后。
须记取、上番移竹春栽柳。
扁舟计就。
算夜韭辰瓜,白盐赤米,一饭尽糊口。
高堂健,笑御潘舆永昼。
好花随意簪首。
疏泉帖石闲行处,种树僰童都有。
怅别久。
对图画、沉吟转觉难分手。
客来寻否。
判踏也门边,系船渚尾,唤我作邻叟。

摸鱼子 题李武曾灌园图

护笆篱、几层茅屋,为园期占三亩。

芦帘纸阁安排易,更要药垆茶臼。

溪雨后。

须记取、上番移竹春栽柳。

扁舟计就。

算夜韭辰瓜,白盐赤米,一饭尽糊口。

高堂健,笑御潘舆永昼。

好花随意簪首。

疏泉帖石闲行处,种树僰童都有。

怅别久。

对图画、沉吟转觉难分手。

客来寻否。

判踏也门边,系船渚尾,唤我作邻叟。

注释:

  1. 护笆篱:保护围墙的篱笆。
  2.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3. 芦帘:用芦苇编织而成的帘子。
  4. 药垆:制药的炉子。
  5. 溪雨后:雨后的场景。
  6. 须记取:必须记住。
  7. 扁舟:小船。
  8. 高堂健:高大的殿堂。
  9. 潘舆:古代官吏乘坐的车子。
  10. 好花:美丽的花朵。
  11. 疏泉:稀疏的泉水。
  12. 帖石:靠近石头的地方。
  13. 种树:在树木间种植物。
  14. 僰童:古代少数民族的孩子。
  15. 也门:地名,这里指代家园或者故土。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李武曾灌园的情景。开头两句“护笆篱、几层茅屋,为园期占三亩。”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农家小院,篱笆围绕的茅屋占据了三亩地。这里的“三亩”可能是指土地面积或者是李武曾在园中的种植面积。接下来的“芦帘纸阁安排易,更要药垆茶臼。”则展示了这个小院内部的布置。其中“芦帘”指的是用芦苇编织成的帘子,“纸阁”可能是指书架或者是其他存放书籍的地方,而“药垆”、“茶臼”则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代表着一种生活情趣和学问的追求。

词的下片则转入了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溪雨后。须记取、上番移竹春栽柳。”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李武曾在春天移植了竹子和柳树,以增添园子的生机和美丽。而“扁舟计就”则可能是指词人的计划已经完成,可以开始享受田园生活了。然而,词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前行:“算夜韭辰瓜,白盐赤米,一饭尽糊口。”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希望即使只有一顿粗茶淡饭,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词的最后几句则转入了对家乡的思念。“高堂健,笑御潘舆永昼。”这里可能是指家乡的庭院宽敞明亮,主人高堂健乐在其中。而“好花随意簪首”则可能是指在家乡可以自由地赏花,无需拘泥于礼仪。“疏泉帖石闲行处,种树僰童都有。”则描绘了词人悠闲自在地行走在泉水旁,与孩子们一起种植树木的情景。

这首词通过对李武曾灌园图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田园诗意的农家小院,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