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桑花谢蕉心重,墙阴浪蹙沙文拥。
何处采珠还,素馨添两鬓。
生香藏肘后,琐细兼红豆。
一唱摸鱼声,都来月下听。

菩萨蛮 东莞书所见佛桑花谢蕉心重,墙阴浪蹙沙文拥。

何处采珠还,素馨添两鬓。

生香藏肘后,琐细兼红豆。

一唱摸鱼声,都来月下听。

【注释】

1.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菩萨蛮》词多写闺情,但此词则不同。

2.佛桑花:即佛桑树的花。佛桑树是一种热带果树,果实可食,有特殊的香气。佛桑树的花谢了,蕉树的心却依然重,这两句是说佛桑花虽然凋谢,而蕉心依然沉重地压着。

3.浪蹙沙文拥:浪波涌动,沙滩的花纹被波浪拥着。

4.素馨:茉莉花的别称。

5.生香:指花的香气。

6.肘后:这里指佩在衣襟上的玉饰。

7.琐细:指珍珠的细碎。

8.红豆:一种植物,其种子可以榨油,也可以入药。

9.月下听:在月光下面听。

赏析:

《菩萨蛮·东莞书所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作于公元119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全词通过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和对爱情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上片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独坐窗前,望着月光下的佛桑花,思绪万千。佛桑花虽已凋谢,但蕉树之心仍然沉重,仿佛还在等待着什么。她低头沉思,手中拿着一串珍珠,那是她的思念之情的象征。

下片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她把珍珠放在胸前,生怕丢失。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会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河边寻找那串珍珠。她沿着河流寻找,直到看到水中的月亮,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串珍珠已经长成了红豆,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