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传金令,霓旌已启途。
祝融收后队,素籁是前驱。
气爽寒疑近,天空远若无。
何须愁代谢,徙倚弄修梧。
【注释】
秋信:秋季的使者。
白帝:指南朝宋文帝时,刘义隆北伐失利后被废黜,在建康(今南京)闲居的刘义隆。
金令:秋天的命令。这里指秋天到来的信号。
霓旌:彩虹般的旗子。
祝融:神话中的南方火神。
后队:队伍后面。
素籁:白色的琴声。
前驱:前面的先锋。
气爽:风和日丽。
寒疑近:寒冷的感觉似乎很近。
无:没有。
何须愁代谢,徙倚弄修梧:何必担忧岁月更替,徒然地徘徊于梧桐之下。
【赏析】
这是一首赏秋抒怀诗。诗人在深秋时节登高远眺,看到秋风劲吹,万物萧条,不禁想到自己年老体衰,而功业未就,不禁产生惆怅之情。全诗写得清旷、自然,不事雕琢。
首联“秋信”,以“秋信”开篇,即表明了诗题。诗人在秋风劲拂之际登上城楼远望,只见天边彩霞缭绕,彩虹垂挂,一派大好秋色,于是知道是秋天来了。“白帝传金令”,用典。相传汉代有白帝城,是江陵上游的重要关隘,这里暗喻刘义隆。刘义隆曾为宋文帝的太子,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宋文帝死后,他废掉孝武帝自立为帝,史称宋文帝,故称刘义隆。“白帝”就是刘义隆。“金令”指秋天到来的消息。
颔联“祝融收后队”,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祝融是传说中的南方火神。传说他住在南方的三座神山上,掌管着南方炎热的夏天,并主管南方的天气,因此后人把秋天称作“仲秋”,把秋天的气候叫作“季候”或“孟秋”。这里的“后队”指秋天的余晖,“前驱”指初秋的阳光。这两句说秋天的余晖已经收拢了最后的队伍,初秋的阳光正驱赶着暑夏的余威。诗人由“收后队”联想到“收后军”,“收后队”与“收后军”意思相同,都是指军队撤去的意思。
颈联“素籁是前驱”,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素籁”,白色的声音;“前驱”是先导、领头的意思。这两句说初秋的凉风带着清新悦耳的声音,如同乐队的前奏一样,正在驱散炎热的暑气,迎接凉爽的秋风。这两句写景十分优美,既写出了秋天景物的特色,又表现出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尾联“气爽寒疑近,天空远若无”,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诗人看到秋天的天气晴朗宜人,令人感到舒适惬意。但同时,他又觉得天气寒冷得让人难以忍受,仿佛离冬天只有一步之遥了。“气爽”是说秋天天气晴暖宜人; “寒疑近”是指天气虽然晴暖,但仍然使人感到寒冷; “天空远若无”是说天空虽然高远辽阔,却好像没有什么似的。这两句写景十分优美。诗人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他对人生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感情变化的关键所在。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别致,富有情趣。它从“秋信”二字落笔,先描绘出一幅秋景图,再由景入情、抒情达意,使全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