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洮河西备羌,合黎山外月如霜。
白头老将沙场卧,尚说弯弓从武皇。
【注释】
百战:多次作战。洮河:今甘肃洮河,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合黎山:今甘肃合黎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北。月如霜:形容月光皎洁。武皇:指汉武帝(刘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将的一生。首句写他曾多次在河西地区与羌人作战,防御十分坚固;次句写他在合黎山下月色如霜;第三句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在战场上死去,但他仍然说:“我还想弯弓射大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将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百战洮河西备羌,合黎山外月如霜。
白头老将沙场卧,尚说弯弓从武皇。
【注释】
百战:多次作战。洮河:今甘肃洮河,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合黎山:今甘肃合黎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北。月如霜:形容月光皎洁。武皇:指汉武帝(刘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老将的一生。首句写他曾多次在河西地区与羌人作战,防御十分坚固;次句写他在合黎山下月色如霜;第三句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在战场上死去,但他仍然说:“我还想弯弓射大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老将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注解、注释和提示,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典故。“东冈”是诗人的居处,“城郊”指洛阳。鹳鸣三殿雨,猱挂二陵松。鹳鸣三殿雨,猱挂二陵松:鹳在宫殿中叫唤,三殿雨纷纷;猕猴挂在二陵松树上,攀援而上。鹳鸣三殿雨,猱挂二陵松:鹳在宫中鸣叫,三宫雨纷纷;猿猴挂在二陵上,松树上
《度岭见长城》是清代诗人丁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登越山岭时所见的长城景观,以及随之而来的情感体验。首联“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艰难感受。颔联“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峰高夏苦寒”则进一步表达了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和环境艰辛。颈联“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以自然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感慨。尾联“伊州一曲先挥泪
“送王山长还梦南”的诗句释义如下: - 诗句解析: 1. 地尽三巴接,将归南雍州。:“地尽三巴接”中的“三巴”指的是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这里用来形容王山长的故乡地域广阔。“将归南雍州”中的“南雍州”指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特定的方位,意味着王山长即将回到南方的一个州府或城市。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王山长时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期待。 2. 天空一雁断,何处岳阳楼?
【诗句释义】 初至靖安寄邸中诸旧友万里从戎路,崎岖正此行。雁声孤断碛,虎气撼空城。 泪尽惭儿女,身危仗圣明。刀镮何日约,回首玉关情。 【译文】 初抵靖安寄居的府邸,见到诸位老友 万里从戎,道路崎岖,正是此行。 听到雁声在空旷无际的大漠上一声声地叫着。 虎威震天,虎啸声震撼了这座空荡荡的古城。 我为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羞愧难当, 如今身陷险境,全靠皇上圣明。 不知何时才能与你们约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类试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同时对作品的内容、情感有一定的理解。首先分析题目“报宋荔裳观察”,可知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寄给好友的一首赠答诗。 首联两句写卢龙风起,雁阵急行。诗人借景抒情,以鸿雁为喻,抒发了自己思念朋友的深切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几年归梦渡渔阳”一句中,“归梦”指诗人思念友人的梦境,“渔阳”指代友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文本内容。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孙九畹备兵保宁》一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万里炎方尚枕戈,旌车八月下牂牁”,描写了边疆的战事。颔联“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描写了战争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破坏
慰李琳枝侍御诏狱 抗疏今何事,身危直道难。 忽闻收北寺,不敢问南冠。 草莽臣无状,朝廷法屡宽。 圣明知汝戆,频取谏书看。 注释: 1. 抗疏今何事:指皇帝下诏让李琳枝上书奏对当前事务。 2. 身危直道难:形容处境危险,难以坚持正道。 3. 忽闻收北寺:突然得知北方的某个寺庙(可能是与李琳枝有关的场所)被关闭或收走。 4. 不敢问南冠:意为不敢询问南方的帽子(古代戴帽避雨,南方帽子为笠)
【注释】 ①比部:官名。明清时为吏、户二部的副长官。 ②青门: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县东。 ③药鼎:指炼制的丹药炉。 ④荷蓑:指渔民的斗笠。 ⑤天寒大泽:大泽湖,即今湖北监利县西之云梦泽。 ⑥夷门:古城门名。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徐州司仓参军时。 首联:“携酒青门送客多,相看无奈别离何!”“送客”,即诗人送赵锦帆归汴州(治所在河南开封)。“携酒”,表示惜别之情深长。“青门”,“青门学”
这首诗的标题是《风霾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今上御历十三载,三月旬日风昼晦。(今上指皇帝,御历十三年,即皇帝已经当政十三年;三月上旬,风天昏暗,昼晦即白天也看不见太阳。) - 诏问有司灾异状,法部郎臣昧死对。(皇上询问有关部门灾害发生的状况,法部(司法部门)的官员冒死回答。) - 臣闻汉帝除肉刑,醴泉溢出芝草生。(臣听说,汉代的皇帝废除了残害人的酷刑
过长洲吴瑶如郡守招饮漫赋 悲歌燕市意何穷,汝向南行我向东。 十九年归苏属国,二千石重汉吴公。 他时苦忆淞江鲙,此夜愁闻塞北鸿。 休傍姑苏问麋鹿,荒台空锁白杨风。 注释: 1. 悲歌燕市意何穷:在燕京(今北京)街头高歌悲鸣。燕京是当时政治中心,也是诗人的故乡。“燕”指京城。“何”疑问词。“穷”无穷无尽,这里指悲鸣之声无穷无尽。 2. 汝向南行我向东:《汉书·苏武传》:“武自以远在绝域,而身系大质
这首诗的标题是《风霾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今上御历十三载,三月旬日风昼晦。(今上指皇帝,御历十三年,即皇帝已经当政十三年;三月上旬,风天昏暗,昼晦即白天也看不见太阳。) - 诏问有司灾异状,法部郎臣昧死对。(皇上询问有关部门灾害发生的状况,法部(司法部门)的官员冒死回答。) - 臣闻汉帝除肉刑,醴泉溢出芝草生。(臣听说,汉代的皇帝废除了残害人的酷刑
【注释】 曾青藜:指酒器。曾,通“樽”。 贞珉(mín):坚贞的石头。 长傍:常依傍。 松楸(qiū):古时用做墓木的梓树和柏树。 阡(qiān):田间小路,也泛指乡间小路。 【赏析】 《题曾青藜尊人传后》,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作。此诗首句提出疑问,指出名节与功业都是虚无,并以此自勉。次句表明自己虽无大功于世,但死后仍能名垂千古,永为世人所称颂。三、四两句则劝慰友人不必悲哀,他已将坟墓立碑
诗句首先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通过对曾青藜的赞美,展现了他对信陵君与韩陵石的比喻和对比,强调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译文: 莫为信陵士,宁作韩陵石。 子升碑记存荒烟,杯酒不浇公子宅。 不见曾公古侠者,十岁能文兼跃马。 赋就欲夺云梦田,剑击长凌武安瓦。 灌夫弟畜朱家奴,乾坤何处客腐儒? 竖子成名何足齿,天下英雄君与孤。 干戈鼎沸若飞电,江南黄犊如席卷。 慷慨谈兵尊俎前,草檄特膺公府荐。
【注释】 听旧宫人弹筝:听到从前宫女弹筝的声音。 银甲斜抛雁柱飞:指弹奏筝时,手指在筝弦上移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犹如雁鸟拍打翅膀飞过。 玉熙宫里尚依稀:玉熙宫是唐玄宗的寝殿,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诗人听到弹筝声就想到了这里。依稀:模糊不清。 不须弹到《回波曲》:不需要弹到《回波曲》这首曲子。这是一首描写皇帝宴乐的曲调,后被用来形容帝王的荒淫生活。 先皇泪满衣:指唐玄宗听到《回波曲》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情感。要了解诗的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才能分析出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诗大意为:山峰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像是一座座彩霞飞散的高峰。远远传来钟声,声音一直延伸至天边。在功德寺前,一位老和尚穿着旧的袈裟。 【答案】 (1)译文: 山峦叠翠,峰回路转,仿佛一道道流光洒落在山上。远远传来阵阵钟声,一直响到天边。
【解析】 这是送别诗,是送友人去京赴任。诗人以“朝辞”“布衣”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接着写友人的才华,用典赞美对方。然后写友人即将入京,作者作别。最后写对朋友的怀念,希望他回来时能见到自己种下的松树。 【答案】 译文:您这次进京,早晨从树林中的山岗上出发,穿朴素的衣服,步行着从容不迫。您眼中的老态不是衰飒的凤凰;而足下的人称赞您是卧龙。您应当到丞相府应召,由大司农封章辟召,朝廷重臣都要拜谒您